原标题:致富能人返乡创业 产业升级吸引更多游客(引题)

发展乡村旅游让他们走上致富路(主题)


【资料图】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现在村集体的收入主要来自景区,景区游客每年在30万人次左右,景区营业额达1400万元。”陕西省榆林市古塔镇赵家峁村党支部书记赵帅帅说,该村2013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经过近10年的发展,2022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近日,记者一行走访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等乡村,发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这些乡村不仅摘下了“贫困帽”还走向了致富的道路。乡村旅游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产业。

找到一个好产业

据赵帅帅介绍,2013年以前赵家峁村以传统小农经营为主,农耕地荒芜闲置,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2014年开始积极推行改革,促进产业发展。村党支部着力谋划村子发展蓝图,以旅游业为突破口,找到一个好产业,形成了产改的基础。

现在,旅游业成为赵家峁村的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回报率高。“9D玻璃桥最高峰的时候每天通过1万人,每人60元,每天收入达60万元。现在村集体的收入主要来自景区。”赵帅帅告诉记者。

不仅是赵家峁村,榆林市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打造了以“潮红”“潮农”为主要特色的陕北地区网红打卡地,建成综合服务中心、黄土文化主题餐厅、农家乐等项目;建设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大生产群雕、红色文化主题墙绘、乡村振兴主题墙绘等项目,利用生产道路建设“劳模路”,利用苹果基地、大棚基地打造“未来郝乡村”青少年研学基地,每天的游客络绎不绝,直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2022年以来,郝家桥村共接待游客达15.7万人次。

带动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

一些返乡创业的致富能人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源头活水。

在赵家峁村,村里人把返乡创业的人形象地称为“18罗汉(18人)”,他们集众人之志、成众人之事,出钱出力,助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村民赵浩浩今年28岁,十年前外出务工,数年来在餐馆、酒店的打工经历让他学到了不少。看到村里旅游产业开始起步,赵浩浩带着外出务工学到的经验于2019年回到赵家峁村,投资开了一家民宿。“仅2022年‘十一’假期期间,我的民宿就实现了日均接待200~300人,收入相比过去外出打工有了很大的提高。”赵浩浩说。

不仅如此,赵浩浩的民宿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一天150元的工资让8名村民通过做厨师和服务员成功脱贫、实现就业。

同样返乡创业的还有郝家桥村村民王绥兵。这几年郝家桥村的旅游业开始兴旺,外地游客不断增多。看到这些变化,在外打工多年的王绥兵果断选择回乡创业,于两年前在村上承包4座大棚,发展葡萄采摘产业,年收入10万元以上。

产业升级促产品升值

乡村旅游起步后,如何提升服务质量、让乡村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陕西省延安市河庄坪镇赵家岸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赵家岸村确定“一中心四片区”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了生态苗木花卉区、大棚果蔬采摘区、休闲趣味垂钓区和农耕文化体验区等四个乡村旅游产业区域,并优化各版块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产业升级。

在大棚果蔬采摘区,赵家岸村招商引进科技型企业2家,租赁高标准温室大棚26座,依托智慧农业引进国内外最新砧木、树形与设备发展大樱桃等休闲采摘,所产果蔬品质好、产量好、口感佳。

在生态苗木花卉区,不断丰富花卉品种,依托生态景观和生态功能,积极发展“游、赏、购”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促进“生态风景”转化为“生态经济”。

在休闲垂钓区,垂钓园全面改善基础设施,铺设休闲步道、增设非机动车车位、改造遮阳棚,配备休闲椅,提升垂钓环境,丰富垂钓品种,开展垂钓促销,举办小型赛事,吸引了市区大批钓鱼爱好者。

在农耕文化体验区,以非遗文化长廊为平台,正在招商引进陕北烙画、腰鼓剪纸、木雕根雕等文创产品和豆腐小米等农产品加工,逐渐丰富二产种类。

赵家岸村通过对各版块产品改造升级,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提升了市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的体验感。2022年该村获得“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