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中国养猪网生猪(外三元)报价13.99元/公斤,已连续三天跌破7元/斤,不过,较4月18日创下年内新低13.94元/公斤后有所反弹。这个价格也意味着生猪价格已经跌穿普遍8.5元/斤的养殖成本价。
针对近期生猪价格较低情况,有关方面分析认为,目前国内生猪产能总体处于合理充裕水平,生猪价格进一步明显下跌的可能性较小;随着后期猪肉消费稳步恢复,生猪价格有望逐步回升至合理区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低位运行
跌破成本价后,生猪养殖进入亏损期。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消息,截至4月14日,全国猪料比价为4.24,环比下降1.85%。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亏损为208.12元。
在生猪成本计算上,广东一位生猪养殖业内人士李宗晖(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普遍情况下生猪养殖成本是8.5元/斤,散户因为养殖技术的不同成本有高有低,部分养殖规模大的企业能将成本控制到7元/斤。其中,成本最高的是中大型猪场,没有规模优势、饲料成本高、管理成本高,缺乏大企业核心的降本增效技术,而且容易受到疫病影响,成本相对较高。
按照这种成本计算,当下标重120公斤/头的生猪出栏可能亏损300元左右,二次育肥后150-180公斤/头的生猪亏损则更高。
生猪价格创下新低的同时,猪肉价格也在同步下降。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监测,2023年第15周(即2023年4月10日-14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17.92元/公斤,环比下跌2.3%,同比上涨7.1%,较上周收窄2.6个百分点。
针对近期生猪价格较低情况,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因市场供应较为充足、猪肉消费阶段性偏弱,生猪价格总体低位运行。近期,国家发改委多次组织有关方面对后期生猪市场形势进行分析研判。
产能过剩
就今年猪价持续走低的情况,李宗晖认为核心原因始终是能繁母猪数量一直高于4100万头的合理存栏之上,仔猪供应和出栏肥猪也都保持在较高水平。
“但大部分养户在年初仍对市场十分看好,因而采取了积极补栏的举措。”李宗晖称,2023年初猪价始终低迷,多数养殖户押宝第二、第三季度猪价会反弹,因此大量引入仔猪和进行二次育肥。另外,受前段时间猪瘟影响,大部分养户更认为市场上生猪产能将会下降,进而加速补栏,使得原本产能过剩的生猪市场产能进一步过剩。
而实际上,李宗晖认为,其实非洲猪瘟防控已经成为猪企的常规工作,即使出现非洲猪瘟造成损失的情况,如今也可以快速控制,不会再出现过去几年非瘟席卷后“寸草不生”的极端情况。
在生猪整体产能情况上,中国畜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在2023第十九届畜牧饲料科技与经济(全球)高层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生猪近期产能7亿头以上,加上在建和闲置生猪产能超过10亿头,再算上目标产能可能超过15亿头。该负责人建议,行业应该把步子放缓一些。
与生猪相对的猪肉市场供给同样充裕,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指出,一季度猪肉产量1590万吨,同比增长1.9%,猪肉进口53万吨,同比增长37.1%。猪肉供给仍然呈现较充裕的特征,因此春节生猪价格下跌后,2月开始总体呈现低位震荡的现象。
理性出栏
“生猪和猪肉市场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做好保供稳价工作,既要防止肉价过高增加居民负担,也要防止肉价过低伤害养殖企业积极性。”孟玮表示,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不断总结完善生猪猪肉价格调控工作的实践经验,专门出台猪肉储备调节预案,就是希望通过储备调节等手段,推动生猪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针对今年以来生猪价格低位运行的情况,国家发改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会同有关部门于2月份挂牌收储今年第一批2万吨中央猪肉储备,督促指导各地同步收储“托市”。
展望后续供需情况,朱增勇表示,一季度末生猪存量43094万头,同比增长2%。因此,二季度随着消费回暖,供需将会逐渐向基本平衡转变。仔猪供给量自上年8月开始总体呈现稳中有增,因此下半年生猪供给仍然有保障,同时猪肉进口预计继续保持小幅增加,“全年猪肉供给将会较上年稳中有增”。
就后续价格走向,朱增勇认为,2023年生猪价格将会呈现明显窄幅震荡特征,“随着消费提振,预计4月底开始猪价将震荡反弹,但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预计二季度开始猪价总体将会逐渐温和回暖”。
李宗晖则认为回暖需要的预期更久,“受前期养户积极补栏影响,当前产能高峰期尚未来临,上半年行情回暖的可能性不大,需到三季度末,前期积压的产能释放干净后,才会逐步回暖”。
在如何平衡当下和后续供需上,受访者一致建议养殖户理性出栏,不要因寄托于后续行情回暖,再出现集体压栏、集中出栏进而导致价格短期内快速下跌的情况。
在政策端,孟玮在当天的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继续密切跟踪生猪市场动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猪肉储备调节预案规定,及时开展中央猪肉储备调节工作,必要时加大工作力度,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同时,建议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经营,保持正常出栏补栏节奏。(记者 金朝力 陆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