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国家农业生产“减肥增效”大政方针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交城化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也同样面临着高污染、高能耗、高危险,同质化低价竞争等行业痼疾。进入新时代,交城“钙都”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请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在距离金兰化工老生产线3、4公里远的东锦肥业生产车间,国内第一条滚筒式全密闭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每天有上千吨的优质肥料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送到全国各地。和旧厂高温、粉尘的生产环境截然不同,这里温度适宜,原料的运输、生产都在密闭环境下进行。

今年37岁的秦权从事化肥生产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从老厂到新厂、从曾经的一身灰到如今干净整洁的生产环境,秦权对这几年企业在装备升级、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变化有着很深的体会。

立足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交城化肥企业不断推进节能降耗,提高研发能力和装备水平。近三年,全行业在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达2.27亿元,年均技术研发投入占到行业销售收入的15%。目前,金兰、华鑫、三喜等龙头企业均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多项产品在化肥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储热用太阳能熔岩等一批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也在不断拉伸硝基肥的产业链条。

除了大量资金投入到创新上,人才支撑也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据统计,交城全县化肥行业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565人,占从业人员的41%,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70人,其他技术熟练工人3410人,初步构筑起以高端技术人才为核心的人才体系。

下一步,如何把交城硝基肥专业镇打造成省级专业镇,进一步擦亮交城“钙都”这张名片,当地政府正积极谋划成立交城化肥行业协会,在市场信息、物流运输、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上下联动、合力推进。(记者 李凯 李彪 王永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