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必修课。近年来各地政府广施手段,展开“招商大战”,然而受经济发展、市场环境、企业战略调整等影响,实际效果不尽人意。儒余股份将从洞察企业需求、明确管理方职能、案例与创新方法三方面出发,简述营商环境优化如何突破难点、堵点,真正赋能地方招商引资及产业发展。

一、企业角度勤思虑,调查研究要明确靶向

营商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全生命周期中所遭遇的政务、市场、法治、人文等外部影响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儒余股份认为,深入调研地方产业发展现状和企业实际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实施政策。

(一)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立足市场主体需求开展营商环境优化与评估

营商环境是高度定制化的,不同产业、不同阶段的企业均对营商环境有不同需求。出口导向型企业倾向于落位在邻近交通枢纽、海关及陆上口岸地带。数据中心更青睐土地和电力资源廉价的西部地区;快速发展期的企业更需要注册登记等政府手续流程审批的便利快捷,及人才政策、金融、商务关系等要素资源的供给;成熟期的企业则更青睐营商环境和营商政策的稳定性。

单一重复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难以命中企业痛点,易造成资源浪费、效率降低,在企业的“引”“留”上效果有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大多仿照先进地区制定本地营商政策,缺乏对企业需求的深入洞察,政策千篇一律,在“留人留企”方面效果有限。

(二)深入企业,对比行业,从全局角度了解企业需求

传统的调研方法与分析手段更多是停留在对企业发展表面问题的剖析,缺乏对所获资料从细分行业发展规律的宏观维度以及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的中微观维度进行剖析,导致调研的深度及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要求。

在全党大兴调研的背景下,做好调查研究,一方面要以多维度的调研方式确保发展信息完整准确,角度全面客观,要结合大数据分析、问卷调研、企业主访谈、专家座谈会多种调研方式,建立起全面、多维、可靠的信息库,对标对表进行专业、系统的分析。另一方面,要立足对产业整体的深入洞察,确保调研所获认知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与趋势,符合企业经营实际。要从区域产业体系格局和专项产业发展的两大维度出发,理清产业发展次序,掌握地方产业发展所处的梯队、产业发展规律及地方产业所处产业生态圈位置。

(三)总结共性问题,发现个性问题,让策略路径更精准

不同经营维度、不同经营情况下的企业对于具体问题解决方式的需求路径也有所不同。需要对市场主体进一步划分以明确需求,对症下药。基于主体发展需求,市场主体可划分为以下三类:

①业务发展处于上升期,因缺乏要素支撑可能会被挖走或新增产线迁出的企业——怎么留

通过摸排调研明确企业所需要素的种类、规模、供应时间和供应方式,以及供应条件,对于产线发展条件及业务方向符合地方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评估研判满足企业需求的配套类型和方案可行性,以期留住相关优质企业在地方长久发展。

②业务发展处于低谷,发展陷入经营危机的企业——怎么救

需精准了解企业当下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是否存在现金流困难、是否存在人才流失问题、是否面临科研资源缺失问题等,并精准施策,帮助企业获得当下亟需的要素支撑以实现运营恢复好转。

③业务发展不温不火,成长遇到瓶颈的企业——怎么推

要通过摸排调研洞悉企业发展陷入停滞的具体原因,明确可能缺失的支撑要素,助力企业在做大“规模”、创造“标准”、引领“创新”等方面作出突破。

通过对于以上三类企业的调查研究,将不同企业的信息反馈整理划分为企业共性需求和企业个性需求两个维度,并基于此开展具体策略路径的谋划。

二、找准“店小二”角色定位,避免服务缺位越位

在打造营商环境层面上的“有为政府”时,我们认为地方政府既不能围绕企业需求提供大包大揽的服务,也不能存有“无为而治”的心态,需要做到“因势利导、无事不扰、精准分配、持续服务”:

①因势利导

以顺应、支持企业依据市场走势自发创新创造。我们在产业实践中发现,在对市场热点、行业动向等方面的追踪上,企业总是走在政府前面。政府应发挥其统揽资源、协调各方的优势,顺水推舟助力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市场拓展行动。

②无事不扰

适当减少企业调研次数,提高调研质量,不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确保企业经营活力得到最大发挥。我们就曾多次遇到问及企业家还需要政府哪些支持时,对方给出“希望领导少来公司调研”的回答。对此,地方政府需提高调研效率,确保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高效有序。

③精准分配

在精准识别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对不同企业按需提供精细化的营商服务支持,提升资源要素利用率。当前地方政府的资源易向大企业、国央企和大项目倾斜,阻碍了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需构建体制机制以精准识别优质市场主体,并推动要素资源的按需精准分配,让要素资源真正汇聚到需要的市场主体手中。

④持续服务

对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稳定高质量的服务。政府部门受绩效考评等因素影响,往往对想入驻和新入驻的企业多加关怀,忽视存量企业的政务服务需求。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在提供企业服务时要兼具当下及长远意识,要保证企业长久服务的稳定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三、探索提升营商环境案例和创新方法

(一)构建产业垂直、供应协同链,畅通企业运营循环路径

明确融通产业生态的价值,推动链中企业携手发展。主动梳理公开“产业+市场+资源+应用场景”相关信息,拓宽企业信息获取渠道。梳理整合区域资源开发利用、要素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等信息以及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持内容,集中发布各个端点产业发展机遇和产业发展目标,方便企业加深对地方认识,提升产业投资效能。

(二)服务围着企业转,构建全周期服务链

营商环境优化实际上就是建立以企业发展为导向的生态系统,让经营主体切身感到得到了关注与重视,让企业发展得安心放心。各地政府已经开创性地建立了一些服务方式,在此我们特别关注企业人才招引以及融资服务这两项服务。

1)人才资源招引服务

人才资源是高技术产业中的首要资源,全方位引进、培育、留住高精尖人才是地方提升营商环境的工作重点之一。昆山政府通过引进梁子才教授团队进行小核酸技术落地产业化,并以此为基础着力引进生物医药的高端人才团队,“以人兴产”,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从零建立起亚洲最大核酸基地。

2)企业融资服务

针对中小企业面对的融资困境,近年来上位频频出台政策鼓励金融系统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其中以技术产权/知识产权证券化进行融资的企业服务值得特别关注。上海、深圳、温州等地都开始涉及执行以政府基金担保的混合质押模式,成功实现技术产权ABN落地,实现放大贷款信用、批量化贷款。

(三)数字化手段用到位,提升服务效率

以数字赋能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提升市场主体退出便捷度、政务服务供给精确性和无感化评估方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提升对数据价值的认识,加快以数据为导向的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对企业的数字化综合研判机制,构建起“让数据说话,凭数据决策”的高效、公平供地机制。

第二,将政府服务转移至云端,提升政务服务能效,降低企业进入门槛。以云端精准推送、远程指导、服务评价等服务方式对企业需求与困难进行全流程、全天候智能化帮扶。

第三,搭建专项线上服务平台,助力企业人才招引、投融资以及涉企财产处置等。部分政府打造政府背书的人才招引与融资平台,减轻企业“用人荒”“融资难”等问题。

(四)邀请企业参与营商政策制定,激发企业主体活力

国家和地方省市大力鼓励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畅通企业家提出意见诉求,鼓励依托政府门户网站、网上政务平台等信息化平台,拓展企业家提出诉求的渠道和方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