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乐琪 通讯员 宫婷
扫码识别、智能称重、无人值守、电子门锁、视频监控……近日,医疗废物全生命周期在线追溯系统及智能无人值守“医废”处理设备在北京西城区、朝阳区、顺义区、通州区试点启用,力图通过“互联网+”手段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减少“医废”处理的工作成本和安全风险。市卫监所介绍,基于在线追溯系统可实现“医废”从产生到暂存环节的全程追溯。
通过在线追溯系统,卫监部门可实现对医疗机构“医废”产生、收集、转运、暂存的实时监控和历史数据追溯,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医疗机构“医废”产生的数量波动范围及存放时间。如在过程中发现有“医废”重量异常变化等情况,系统会给出报警,提示可能存在的风险。
本次试点还选取了部分医疗机构设置无人值守“医废”收集柜,作为区域内的“医废”集中点。与之签约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在一天中的任意时间将本单位产生的“医废”转运到集中点,并自行投入收集柜内。收集柜搭载的智能设备可对医疗废物进行智能称重并自动上传数据至云平台。收集柜还设置了监控设备,以应对“医废”随意堆放、收集柜被人为破坏或“医废”被盗等情况的发生。
“过去,我们要实现‘医废’2天内清运的规定十分困难。现在‘医废’随时能送,方便多了。”9月8日,顺义区依仁口腔诊所一名工作人员,将两袋医疗垃圾送到顺义区试点设置智能无人值守“医废”处理设备的俸伯卫生院。他利用扎带上的二维码麻利地扫码识别“医废”类型,按照感染性和损伤性进行了分类投递,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