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年轻干部跟班锻炼到一线工作部署安排,我到常州德胜河魏村枢纽扩容改建工程进行跟班锻炼。一个月的一线学习,让我有惊叹、有敬佩,更有满满的收获。

不做“面子”专做“里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魏村枢纽工程可以简要概括为“三个一”:常州市境内唯一的省干线航道入江口门,江苏历史上投资规模第一的船闸工程,江苏第一个省市共建模式建设并交由地方自主运营的船闸。

5月29日,我刚到魏村枢纽项目办的时候,看到项目办的门牌就是一块60厘米长、50厘米宽的不锈钢牌子,不仔细看的话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

了解后才知道,项目办是租用了废弃的卫生院装修后作为办公场所,没有特意花钱打造“高大上”的门面。因为项目开工之初就明确,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把资金真正用到工程上,建好工程才是真正的“面子”。为从源头保障工程质量,项目办花费近700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具有8大功能区域的产业工人培训中心,面向工人持续开展安全体验、技能培训、实操、岗前理论培训教育、多媒体教学考试等活动,有效提高了工人的安全意识、责任担当、技能水平。

我想,正是这种务实的作风和对工作的严格要求,魏村枢纽工程的质量才那么坚实。魏村枢纽是交通运输部首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创建项目,也是交通运输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研究(船闸工程)、交通强国品质工程样板双依托项目。每天在项目工地上走的时候,总能感觉到那种坚实带来的安心。

创新源自年轻活力

魏村枢纽项目办有27个人,年轻人居多,工程科科长虞冬冬、综合科科长储诚、计划科科长徐粹都是30岁出头。让我很钦佩:这些同龄人在一线建设中承担了重要职责,是我学习的榜样。

每天在建设现场,可以看到船闸工程的点滴变化:闸门逐步拼装成形,靠船墩一个个拔地而起,护岸一字排开……导流河上的钢便桥让我印象深刻。为保障德胜河导流明渠能够满足临时通航需求,项目办成立通航攻坚青年突击队,平均年龄仅32.7岁。突击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实地考察调研、多次模拟试验,自主研发出钢便桥“桥面一键提升装置”,保证了通航孔主跨梁同步平稳提升、降落,保障船舶应急通航,该项技术已通过中国水运建设协会鉴定,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这项创新应用给我在日常工作中的航评审核业务带来很大启发:很多跨河桥梁重建时需要搭建临时钢便桥,往往受限于工程的临时性、经济性、难度大等因素,桥梁通航净高无法做到太高,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船舶通行;在类似工程中若能够推广使用该项技术,可为临时钢便桥建设单位大大节约成本,保障航道通航安全。

一线实践锻炼,不仅能“见多识广”,更能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本领。我想,这也正是“到一线去”的意义所在。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邹俊杰)

校对 李海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