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主论坛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2016年至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2%,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是同期美、中、德、日、韩五国数字经济总体年均复合增速的1.6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与不断增长的数据相呼应的,是数字经济带来的深刻变革。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工业互联……透过大会这扇窗口可以看到,数字经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大会上获悉,多部门将进一步展开部署,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持续增强数字发展动能。
戴上VR眼镜、穿上特制马甲、踏上VR万向跑步机,即可通过虚拟现实走进1:1复刻的北京天坛祈年殿内部;地铁闸机识别口前,通过微信刷掌支付即可打开闸机、进站乘车,出站扣费;车间传送带上,摄像头内嵌百度AI算法模型,人工智能质检系统自动识别物体表面缺陷,降低工人重复劳动……大会精品主题展展区里,一系列可感可触的数字技术吸引了观众驻足体验。
当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大会开幕式上介绍,今年前五个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超过4.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信息技术服务共收入2.84万亿元,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4366亿元,为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特别是,作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的人工智能产业实现平稳增长,大模型等技术有望推动人工智能迎来发展突破点。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表示,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15%。大模型初具应用成效,有望成为各行业基础赋能工具。
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筑牢的数字底座。
生活中,每一次刷码过闸,每一单外卖快递,每一项“一网通办”政务服务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撑。在北京,一条算力网络“高速路”正在铺就。展区内,北京电信算力工程师申清华告诉记者,北京电信正在构建京津冀区域智算中心体系,打造京内“1毫秒”、京津冀“3毫秒”的低时延、大带宽、高可靠智能算力系统,未来任何人、任何企业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得即时的、海量的算力资源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建成5G基站达284.4万个,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超20.5亿户,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物”连接数超过“人”连接数,算力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势进一步夯实。
与会人士认为,数字经济为国内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世界经济增添亮色。全球各国正加快推动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发展,我国要在数字技术与产业、产业数字化等领域积极抢抓发展机遇。
“数字经济持续快于世界经济整体发展,数字技术创新仍然是产业变革的引领力量。”余晓晖认为,人工智能和5G是影响发展的重大赋能技术变量,未来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应用深化与普及推广,以连接和算力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加快部署与创新。
国家网信办主任庄荣文表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数字赋能,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王江平说,工信部将促进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和规模化部署,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同时大力推进5G、千兆光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垂直行业、信息消费、社会民生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大会期间,北京市与18个伙伴城市代表共同发布了《全球数字经济伙伴城市合作倡议》,倡议涵盖推动全球城市交流合作、共享开放互利市场环境、共建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等六方面内容,扩大数字经济发展的全球“朋友圈”。
“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经济格局的关键力量。我们将坚持合作共赢,不断拓展数字经济对话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庄荣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