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信息报讯 云上融媒记者徐蓉 联盟街道地处昆明城市核心区,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街道辖区内楼宇众多、商贸繁荣,随之而来的人口聚集、人员结构复杂,多样的需求、复杂的矛盾纠纷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新的难题。为有效链接辖区资源、高效回应群众需求,解决好复杂多元需求、矛盾纠纷聚集等问题,联盟街道探索了“一心一翼整街建·四面八方一体推”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思路,从“联”字入手,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大工委”实现资源“联”享

调整充实街道“大工委”成员单位,街道“大工委”成员单位已经由成立之初的42家,发展壮大至70家。与成员单位签订共建协议,辖区企事业单位成为街道的“红色合伙人”,打破资源壁垒,实现党群政企“全参与”,让社会治理从“单打独斗”转向“团体作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提级”管理社区“大党委”,由街道党工委委员担任“大党委”书记,按照“四张清单”“五步共商”,发动各单位主动提供资源参与治理。

今年5月,街道“大工委”召开联席会议,收集了省民政厅家属院改造、盘龙区法院机关宿舍改造等“需求清单”,区城改局主动认领,将两个项目列入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以“大工委”链接资源破解了老旧小区改造难题。

“网格化”实现组织“联”结

细分网格、建强阵地、做实服务,将街道11个社区、135个小区、5个城中村、27幢楼宇、83120户居民划分为44个网格,在网格(小区)建立党组织51个,辖区单位的在职党员干部积极担当“网格员”,2641名在职党员参与到“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中。

搭建起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组织架构。将党建、城管、综治、警务、社务等网格整合形成“多网合一”,推动党组织的“神经末梢”与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互融共促,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长寿路社区通过网格排查—普法宣传—庭院协商—党群共治“四步法”,化解了一起因争抢公共绿地引发的邻里矛盾,让居民们从互抢“菜地”到共守“绿地”,小区治理更加和谐。

“共参与”实现党群“联”治

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尊重居民自我决策、自我管理、自我创造,在回应居民关切中“以事聚人”,在破解民生难题中“聚人成事”,通过居民自治,社区党委从“主导”变为“指导”再变成“旁听”,而小区自组织则从“旁观”到“参与”再转变为“牵头组织”。抓住物业服务“小切口”,指导辖区111个居住小区单独、合并组建67个物业管理委员会,业委会牵头开展议事协商,构建了“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的社区治理格局。

在有条件的小区,成立业委会开展自治管理,金江路社区金康园小区,由一批党员牵头成立业委会,实行“自治管理”,将“5毛5”的“低价”物业费发挥出了最大价值,先后解决了小区自来水管网改造、老旧电梯更换、小区绿化美化等难题。

在无物业管理小区,选派党建指导员、成立居民区党支部,党员带头参与自治管理,小坝社区麻线营1号成立了居民区党支部,选出“单元长”,发动居民来主导改造工作,通过“民生小实事”筹资、居民自筹、辖区企业党支部捐资等筹集了改造经费,并引入第三方物业管理公司,彻底解决了庭院脏乱差问题。

“用好人”实现合力“联”建

用好社区书记“领头雁”队伍,通过“苏琼芬名书记工作室”“北站社区老书记工作室”等,培养社区后备人才队伍。发掘了38位热心的“社区能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金星社区93岁的老党员蒋士杰,带头捐款2000元用于“银发好时光,融入邻里间”民生小实事微改造项目,并“传帮带”培养了一批社区治理能人。

用好“新”力量,动员新就业群体积极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巡防、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工作,通过“先锋骑手”“招募令”,30余名外卖小哥被纳入了志愿者队伍,作为社区兼职网格员,化身“红色探头”帮助发现占道经营等治理问题。同时坚持新就业群体活跃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通过多元邻里坊、“蜂享驿站”等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场所和各类服务。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联盟街道将继续发挥好“大工委”枢纽作用,“联八方之资源,盟共治之约定”,全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绘就和谐共治同心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