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相望,鼓浪如歌。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因“台”而特、因“台”而兴,做好对台工作,是厦门的重大使命和最大优势所在。作为特区税务部门,厦门市税务局充分发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围绕“通”“惠”“情”写好“税务文章”,倾力打造“第一税务专席”服务精品,在落实同等待遇方面推出一系列硬举措,支持台胞台企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共享大陆发展机遇和成果。
通:用真招破除壁垒,厚植税收营商环境沃土
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前夕,厦门市税务局联合厦门市台办开展“第一税务专席”暨台胞台企体验师专场活动,收集到体验师提出的25条建议。聚焦台胞台企急难愁盼,厦门市税务局破除证件壁垒、信息壁垒、部门壁垒,以“有感服务,无感管理”打通办税“堵点”,切实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强大动能。
【资料图】
在厦门从事文化传媒工作的台青余奕萱,用《台湾居民居住证》号码登录厦门市电子税务局,将获取到的电子完税凭证上传到手机银行,向远在台北的家人汇去3万元,全程只需2分钟。“以前把工资汇给家人比较麻烦,不仅要跑银行和税务局,还要准备很多材料,现在一趟都不用跑。”余奕萱说。
依托福建省首条台港澳同胞办税绿色通道、厦门市电子税务局,台胞凭借《台湾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可办理各类涉税事项,实现两岸人员无差别办事。目前已有74%的审批事项即来即办,基本实现企业税费事项网上办、个人税费事项掌上办;“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清单已达233项。
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台企厦门元保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凭借500万元的“银税互动”信用贷款,大胆扩充了6条生产线,目前每月可生产各类橡胶球、贴皮球、车缝球近90万个,年产值达3.3亿元。企业表示今年还将投入500万元用于技术研发。
此外,厦门市税务部门加强与银保监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共享,大力推广“税银互动”,将企业无形的信用资产变成有形的经营资金,破解中小微台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目前累计为包括台企在内的20多万户次企业提供超1000亿元纳税信用贷款。
在厦门富全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台二代”詹淑芳通过电话,向税管员咨询企业股改中的涉税疑问,在税管员的辅导下,企业提交了完整资料,并顺利办理相关证明,进一步加快上市的步伐。
上市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台企到大陆创业,更需要与大陆资本市场寻求合作。针对部分优质台企不敢上市、不想上市、不懂上市的现象,厦门市税务局在集美辖区试点成立全国首个“台企上市服务联盟”,凝聚28个部门及4家专业服务机构工作合力,提供税务风险防范指导、上市培育辅导、行政审批“打包”办理等上市“一条龙”服务,支持台企利用大陆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做强。数据显示,目前在大陆上市的厦门台企增至7家,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挂牌台企增至1474家。
厚植沃土,探索不息。厦门市税务局积极融入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大局,扩大服务台胞台企“朋友圈”,在对台涉税服务方面不断创新举措、开展有益实践、迈出更大步伐,营造更集约、更便捷、低成本、可信赖的税收营商环境,助推厦台经贸交流合作稳健前行。
现有台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9家,引进台湾百大企业29家,台企工业产值约占厦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如今,厦门已是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之一。
“税务部门推出的一系列服务举措,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使得港澳台侨商‘留厦(厦门)来’发展更有信心。”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徐西鹏说。
惠:用真诚落实政策,护航台企稳步向前发展
今年是惠台“31条措施”发布实施5周年。2018年4月10日,厦门市率先推出60条具体贯彻落实举措,为台湾同胞在厦门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厦门居民同等待遇,促进台资企业在厦门更好更快发展。其中,聚焦台企从创立到壮大的“全生命周期”,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接续落地,让在厦台胞台企感到心头“暖暖的”。
将创新研发作为立身之本,厦门厦杏摩托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有了100%自主研发的摩托车及发动机,今年以来取得出口额15亿元的成绩,同比增长20.58%。企业副总经理杨秀华介绍,近几年研发加计扣除比例不断提升,给予企业自主研发的底气,2022年度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约7041万元,再加上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政策减免1906万元,大大缓解研发创新带来的资金压力。
而对于辖区出口大户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来说,高效便捷的出口退税办理让企业省时、省力、省心。截至今年5月,路达已累计收到出口退税达到1.48亿元。“作为一类企业,我们申请的出口退税一般在2—3个工作日就能及时到账,极大减轻了我们资金周转的压力!”该企业财务会计陈卉不禁点赞道。
实现从“低端加工”到“高端制造”转型升级,在厦深耕近30年台企厦门中端电器有限公司顺利走上创新发展之路。企业厂长陈叔程表示,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税务部门梳理企业可能涉及的税收业务问题及出口退税政策,为企业量身定制“一站式”服务方案,并指派专人全程跟踪辅导企业办理相关事项,让企业及时抓住发展新机遇,今年以来,企业营业额相较去年同比增长近200%。
税费减下去了,台企信心增上来了。为了帮助台企用好用足政策红利,厦门市税务部门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提升台胞台企对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的关注度和知晓度:连续举办10届“台商税收讲堂”,宣讲台企关注的热点涉税费政策;成立两岸青年创业创新行政赋能顾问团,提供新办企业辅导、税费优惠政策适用性分析、人才政策申报、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等10项精准帮扶举措;开办“让税商陪伴企业一起成长”专题课程,助推台企实现合规经营稳健发展;在台企聚集区创建海丝法务税收普法服务中心,提供集跨境税收、税收宣传、法律普及、办税维权等一条龙国际法治服务……通过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帮助台企在创业创新、转型升级、增资扩产等关键时期爬坡过坎,增强其在厦投资兴业、开拓市场的底气。
“广大台商台企持续看好大陆市场与两岸融合发展前景。”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厦门台商协会荣誉会长吴家莹表示,大陆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仍会是台胞台企投资兴业的最佳选择,相信在厦台商台企都会积极考虑持续扩大投资和业务。
数据是最有力的印证:近5年来,厦门累计新设台资项目达到3541个,实际使用台资19.38亿美元;近3年来,厦门台企整体逆势上扬,产值增长20%到40%;目前在厦台企达9930多家;厦门台企不仅数量位居福建首位,而且整体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健康发展成为厦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情:用真心架桥沟通,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
融合发展,青年先行。新一代台青接过老一辈台商的“接力棒”,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据统计,目前厦门市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达到30个,其中7个获批国台办“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
聚焦台青这一重要群体,厦门市税务局充分利用厦台“五缘”优势,发挥年纪相仿的青年税务干部作用,以“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山海交融”的闽南文化为纽带凝聚共识。在一次次交流交往中,税青成为台青逐梦前行的好伙伴,在共同成长中互相成就。
在交流交往中,台青积极参与到税收工作中。由于对大陆税收政策的不熟悉,初来乍到的台青感到有些“迷茫”。然而在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创业税收普法剧本杀成为该基地财税课上的“保留节目”。这款由税青与台青共同开发的剧本杀,将创业路上的涉税知识点设计成任务和关卡,沉浸式空间、交互式体验,受到两岸青年创业者的欢迎。
“剧本杀的形式更贴近年轻人的口味,不仅让台青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扩充创业所需的财税知识储备,也让税青台青在互换游戏角色中增进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该基地执行长左星星表示。
人之相交,贵在知心。加入税收宣传志愿服务队,台青与税青一起创作的税惠政策RAP《春雨润苗jio赞,台青创业不孤单~》在两岸青年创业者中广为传唱;开通普通话闽南语双语税务专线,由台籍党员干部担任专席咨询员,打造“台胞讲给台胞听、台胞服务台胞”模式;台胞导税志愿者、用繁体字印刷的各类宣传资料,办税服务厅台味浓厚的一隅,为前来办税的台胞带来亲切感……越来越多的台青关注、支持、参与税收工作,以自身角度出发谈感受、诉心声、讲问题、提建议,为税收事业发展、服务台胞台企贡献更多智慧。
在交流交往中,台青也深化了历史文化认同。丰富的档案文献、场地实景还原及高科技智能化媒体设备,再现明清以来闽台间真实历史面貌……在“青年说清廉 闽台青年共话新愿景”活动中,税青与台青共同参观闽台关系档案馆,切身感受两岸特有的优秀历史传统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进一步加深对闽台历史渊源、互通往来及融合发展的了解及认知。
该活动只是厦门税青台青交心交融的缩影。近年来,厦门市税务局创新机制形式,不断丰富与台胞台企沟通交流的渠道:与获评“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台胞志愿服务队共建,联合开展台企参访、乡村振兴、社会公益、文明创建等活动;开展“税惠春风 一鹭同行”两岸青年税收宣传公益骑行活动,“书连心·享未来”青年读书分享会和单身青年交友活动;用“春风小厝”再现“闽台缘”,以堪称闽台“文缘之根”的红砖古厝为背景和氛围,唤起两岸同胞内心深处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
厦门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国钧表示:“厦门是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核心区和引领区,写好对台‘通’‘惠’‘情’三篇文章,税务部门义不容辞。接下来厦门税务部门将以提升‘第一税务专席’服务品牌为契机,及时回应台胞台企关切,着力打造‘让台胞台企更亲切’的税费服务体系,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厦门税务经验。”(林丽萍 彭艺冲 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