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3、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相关资料图)
4、【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
5、天地之间,不正像是气囊或空管那样的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
6、孜孜于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虚而顺任自然。
7、 《老子》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8、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9、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10、 【译文】:虚神永远存在,可以称它为无比幽深的生殖之源。
11、通向这个无比幽深的生殖之源的门径,就是这个天地世界的根本。
12、它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它施展的作用无穷无尽。
13、《老子》第七章 天長地久。
14、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15、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6、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17、 【译文】天长地久。
18、天地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们不去强求一种非其不可的状况维持,所以能够长久。
19、因此,圣人把自己的切身利益置后,反而成了人群的首领;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20、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很无所谓吗?这样反而可以更好地成就他自己。
21、《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
22、水善利万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几于道。
23、 居善地,心善淵,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24、夫唯不爭,故無尤。
25、 【译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
26、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接近于道。
27、水,居处善于择下而居,存心幽深而明澈,交游共处谐和相亲,言行表里如一,公共关系易于清静太平,办事能干,行动善于应机顺势而行。
28、正因为水总是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所以,它很少患过失。
29、《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30、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31、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2、 【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
33、锋芒毕露,难以长久。
34、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横,自埋祸殃。
35、功成身退,是最应该奉行的行为准则。
36、《老子》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
3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8、 【译文】保持神魂与体魄的谐和统一,能不崩解离散吗?圆融气质以致柔顺随和,能像婴儿一样吗?清理幽深而明澈的自体,能没有任何瑕疵吗?爱民治国,能不执着于名而顺任自然吗?在展身作为、功成身退的循环中,能像雌母一样吗?明于道而"发光"行进于一切领域,都能无须向显学成见"借光"吗?生它,养它,生了它并不拘系自有,成就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虽获取较高的资格权能却不肆行宰制,这就叫做无限深得于道的"玄德"。
39、《老子》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ū),当其无,有车之用。
40、埏埴(sha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41、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42、故有之以为利,无之用。
43、【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于车毂而造车,有了其中的虚空,才发挥了车的作用;糅和陶土制作器皿,有了器皿内的虚空,才发挥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虚空,才发挥了房屋的作用。
44、所以,"有"之所以能给人以便利,是因为它营造的"无"发挥了作用。
45、《老子》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46、 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47、 【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
48、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
49、所以要有所取舍。
50、《老子》第十三章 寵辱若惊,貴大患若身。
51、 何謂寵辱若惊?寵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謂寵辱若惊。
52、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译文】得宠与受辱一样,都是对身心安宁的惊扰;重视大患等同于对身家的珍重。
53、为什么说得宠也像受辱一样使人惊扰呢?因为:就其对人的惊扰程度而言,得宠更为下劣:得到它的时候为之惊喜难安,失去它的时候又为之惊慌恐惧,所以说得宠与受辱一样,都是对身心安宁的惊扰。
54、为什么说重视大患等同于对身家的珍重呢?因为:我之所以会看重大患,是因为我有这个非顾虑大患不可的身家,如果我连这身家也置之度外,那么,还会有什么私已的大患可以干扰得了我呢?所以,像看重自己的身家一样看重天下的人,可以守护天下;像爱养自己的身家一样爱养天下的人,可以托付天下。
55、《老子》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听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56、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57、其上不□,其下不昧。
58、繩繩兮不可名,复歸于物。
59、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60、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
61、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62、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63、【译文】看它看不见,就叫"夷";听它听不到,就叫"希";捉它捉不着,就叫"微"。
64、从这三方面不可以加以探究,所以是浑融无名的元始。
65、居于其上的本源已不清楚,由它而下的现实世界是清晰具体的。
66、它本身渺渺茫茫,无以名状,不同于现实的具体存在。
67、这就叫做没有确定形状的形状,不可归结于具体组分的显象,它是不确定性的表征。
68、围绕着它团团转,我们永远也搞不清它的模样。
69、维系于古已有之的道,以驾御现实的具体存在。
70、能懂得返本复初,是维系于道的基本点。
71、《老子》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72、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73、 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74、 保此道者不欲盈。
75、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76、 【译文】古来善于当士的人们,微妙、幽深而通达权变,深邃得令人难以测识。
77、正因为难以测识,所以要勉强作形容:有时候,他们迟疑审慎得像是在冬天里涉足江河,警觉戒备得像是随处都有强敌环俟,恭谨自持得像是一直都在做客;有时候,他们又像冰块就要崩解融化一样松跨散漫,敦敦朴朴的,看不出什么突出的能耐,旷放豁达得就像虚空一样;他们的那些似乎不相调谐的多面目表现使他们显得很浑浊。
78、哪些人能在混浊中保持本心的澄明?能注意守静就能渐趋本心的澄明;哪些人能使安稳得到长久的维持?懂得灵动权变就能渐得长久的安稳。
79、保持这种生存方式的基本点就是不去追求"无不具足"。
80、正因为没有"无不具足",所以能历久而常新。
81、《老子》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82、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83、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84、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85、 不知常,妄作,凶。
86、知常,容。
87、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88、 【译文】尽可能地使自己显得虚若无有,尽可能地保持清静,在事物波起云涌似的事态演变中,我们可以因此而观察它们的循环反复。
89、事事物物虽然纷纭繁杂,但它们都可以归结于它们的根本。
90、归结到根本它们就显示出始终如一的清静,这就叫做恢复到“本来”。
91、懂得恢复“本来”就叫做达成了生存的恒常,懂得达到生存的恒常就叫做有明于道。
92、不懂得达成生存的恒常而胡作非为,就会充满凶险。
93、懂得达成生存的恒常就能雍容裕如。
94、能雍容裕如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戴,得到众人的拥戴就可以统摄全局,统摄全局就可以像天一样,像天一样就可以进而像道一样,可以永久存在,终身没有危险。
95、《老子》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96、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97、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98、 【译文】最好的统治者,人们觉察不到他的存在。
99、 其次的统治者,人们亲近他、赞誉他。
100、再次的统治者,人们畏惧他。
101、最次的统治者,人们轻侮他。
102、威信有所缺损,就会导致整个威信架构的倒塌,闲着点吧,慎作仗名立言之事。
103、最好是一切事情都办理妥当了,百姓们却说"我们是自然而然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