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治理盐碱耕地 盘活存量土地(引题)
山东东营探索节约集约用地(主题)
人民日报记者 肖家鑫
“今年的小麦亩产达1000斤,现在大豆、玉米长势也很喜人。”望着绿油油的庄稼,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金丰农场负责人庞增华喜上眉梢。眼前这一大片耕地,曾是重度盐碱的撂荒地,如今已变成稳产增产的粮仓。
据介绍,东营区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等耕地保护措施以来,金丰农场流转周边近7000亩农田进行土地改良,种植效益逐年提高。
金丰农场的变化是东营区耕地保护取得成效的缩影之一。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实施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引进耐盐小麦、耐盐大豆、耐盐高粱等品种,治理盐碱耕地总规模达0.83万亩。
除了治理盐碱耕地,面对不少废弃油井、闲置厂矿大院,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利用、更高质量的发展?
在东辛片区城市更新现场,塔吊林立,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处处废弃的油田厂矿大院。“东辛片区城市更新一次性拆除废弃厂矿大院28处,腾出土地1100亩,为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建设释放更大空间。”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东营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成武说。
作为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东营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力度,加快老城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闲置厂房专项整治等,推动低效用地出清、盘活、提效。近3年,东营区完成再开发利用土地3000余亩,土地供应率保持在85%以上。
东营市副市长、东营区委书记苟宏水表示,东营区将坚持破解制约和完善机制相结合,用好增量,挖潜存量,进一步探索资源型城市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