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李伟 彭焕

城市无渍水,出行更安全,远程控制的智能机器人展示轻量化的内涝排水;逢路快跑,遇水“划行”,无论高温抢险还是水中救援,两栖全地形车都可胜任;3天盖一层楼、承载数千吨、可抗14级飓风的“空中造楼机”,也到现场秀身手……

在2023年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主场活动的九大展示区,各式“绝活”应接不暇,各类体验身临其境,各项互动精彩纷呈。

在大型装备展示区,一个长相可爱的机器人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工作人员介绍,它和身旁的一款一体化发电抢险救援车是“好搭档”,一起用于城市排涝、电力、交通、抢修、抗震救灾等突发应急抢险救援,具有发电供电、防汛抗旱、抢险抢修、应急照明等功能。

一分钟可完成百米堤防风险探测的东风猛士巡堤查险车,已经可以代替人工巡堤。它搭载探地雷达、激光雷达和全景摄像等设备,它还可以在高速移动过程中,快速获取高清连续全景影像数据,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解决方案,快速探明管涌、散浸、崩岸等险情,节省大量人力。

“发生山火只能靠人海扑救吗?不!”活动现场,工程师向观众展示了一款隔离带开辟车,遇到火情,它可以利用自带的挖机,快速开辟防火隔离带,拓宽防火通道,辅助清理火场,是山林扑火救援的好帮手,目前在很多山林救援中都有它们的身影。

应急装备展示区的一个火箭模型,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已成功执行了17次发射任务,将33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灾害应急卫星上天,都是它的功劳,对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救灾来说,它提供的是基础服务,让卫星在很多抢险救灾现场发挥作用。”工作人员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数千观众频频点头。

还有跌倒防护气囊马甲,当监测到人体属于失重和跌倒姿态时,会立即触发防护服内的气囊起到防护作用;以及防溺水自救手,水中遇险时一触即开,变成一个可托浮120公斤的气囊,而且可以循环使用100次以上。

一个个应急救援的高科技,让数千观众应接不暇,赞不绝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