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资料图片)

安徽宿松洲头乡: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商报安徽报道(袁洁 徐后先 记者 刘群)近年来,安徽省宿松县洲头乡加快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围绕稻渔综合种养主导产业和葡萄等特色种植优势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建成稻渔综合种养基地3.5万亩、特色种植产销示范一体化基地6000亩,农业总产值突破5.2亿元。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升级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观光采摘、休闲体验带动餐饮住宿和特色农产品年销售额达1.5亿元,电商年销售额达2400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小桑葚串起水果大产业

眼下正是桑葚成熟的季节,宿松县洲头乡宗营村30亩桑葚迎来采摘季,前来采摘尝鲜的游客络绎不绝。

“黑桑葚个头大,紫红色的甜度高,紫色的采摘时间长。我们选择种植桑葚,不仅是因为它的经济效益高、投资成本低、易管理,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做大做优观光、休闲农业。”宗营村泽宇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德勋说。

吴德勋的桑葚亩产量均达到2000公斤,按每公斤30元的采摘价计算,亩产值可达6万元。不仅如此,吴德勋还利用搭建的连体钢架温室大棚发展热带水果种植业,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已种植19亩火龙果、芒果、红心芭乐和百香果。去年,他种植的火龙果平均亩产量突破2000公斤,亩产值达到4万元。

据介绍,为激发土地资源活力,宿松县洲头乡念好“土”字诀,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广泛宣传“小田变大田”政策,主动帮助算好并田前后的收入账、成本账,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农户。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村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支持改革,率先签订土地流转协议,让“满天星”的碎片地成为“百千万”的连片田,促进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截至目前,全乡土地流转率已达95%。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宗营村的生态“百果园”,占地1060亩,种植桑葚、薄壳山核桃、黄桃、秋月梨、甜柿、丑桔等30余种果树,借助该村地处G347国道的地理优势,修建了观光步道、全木质结构景观长廊,致力于将这里打造为集休闲、科普宣传、农耕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区。

小葡萄串起富民强村梦

漫步在洲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放眼公路两旁的葡萄园,浓绿掩映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仿佛珍珠玛瑙。金坝村党支部书记石卫东告诉记者,“金坝葡萄”是远近闻名的“金字招牌”,带动土地流转租金从400元/亩提升到950元/亩。目前共成立葡萄专业种植合作社8个,建立“村集体+企业+群众”用工机制,每一名村“两委”干部都分片服务企业和联系群众,提前掌握用工需求,充分发挥远程电教、技能培训工作站等阵地作用,主动邀请专家和农技人员蹲园指导,开展葡萄种植技能培训,为群众传授葡萄种植、采摘等技术,帮助合作社解决用工难题。

据了解,洲头乡着力打好“特色”牌,擦亮地域名片。坚持跳出洲头谋发展,立足市场寻特色,将洲头本地优势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精准选择葡萄特色产业。通过双招双引成功与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街道实现跨区域合作,建成4000余亩葡萄产业示范基地,年出产新鲜葡萄1600万斤,产值超1亿元,每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超5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务工增收2700万元。强化产业发展指导,在葡萄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上持续发力,成功实现园区内葡萄的品牌、技术、包装、开园、定价、销售等“六个统一”,彻底改变以往各个合作社单打独斗的局面。将葡萄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金坝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安庆葡萄第一村”。

在葡萄产业辐射带动下,联合周边5个村共同打造的党建联盟产业示范基地600余亩,主要种植羊肚菌、樱桃、火龙果、桑葚等果蔬新品种,每年带动联合村集体经济增收130万元。

“我们的乡村振兴发展思路,就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科技为引擎,以市场为导向,因地置宜做细做实‘土特产’文章。通过‘双招双引’打破区域栅栏,延伸边界形成辐射效应,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利益共享、抱团发展。”安徽省宿松县洲头乡党委书记汪勇说。

小龙虾串起万亩稻浪湖滩

入夏以来,宿松县洲头乡万亩稻虾陆续开捕。看着龙虾从“稻虾共作”种养基地出水活蹦乱跳,下夹村的松腾家庭农场“稻虾共作”种养基地负责人龚国安喜上眉梢。他和一名工人撑着一条塑料小船来到一口水田的中央,麻利地收笼、装筐。

“每天能出产1万斤以上,十几名工人从凌晨一点开始下田捕捞,一直要忙碌到天亮。”龚国安脸色疲惫,他创办的种养基地是洲头乡养殖稻田龙虾规模最大的基地之一,占地面积1380亩。虽然每公斤从一开始的48元跌到24元,但不愁销路。全乡每天出产十几万斤新鲜龙虾,当天就会销售一空。

洲头乡充分利用南临长江、北依大官湖优质水资源的优势,大力引导农户发展“稻虾共作”“稻虾蟹连作”种养产业,推动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收”的产业发展目标,赋能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乡共兴建种养基地47个,稻虾种养总面积达到3.2万亩。预计今年可出产优质龙虾500万公斤,可创总产值1.3亿元。

下夹村养殖示范基地位于后湖第二道防线两侧,曾经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导致种植农作物常常被淹,大片土地处于“农户不愿种,大户不愿包”的状态。2020年村集体对其中90亩低洼地进行田间改造,完善生产道路、田间排灌等基础设施,建成下夹村稻虾蟹立体养殖示范基地。昔日的低效田、撂荒田变成了如今的高产田、希望田,农民的“粮袋子”殷实了,“钱袋子”更鼓了。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养殖的龙虾平均亩产量可达到400斤,亩产值达到5000元。“下夹村耕地土壤呈黑色、结实,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适宜龙虾垒巢栖息。” 该基地负责人吴畏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