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打造搬不走的“中国制造”优势(主题)
(相关资料图)
位于晋江入海口的福建晋江市陈埭镇,面积不足40平方公里,却密密麻麻分布着3000多家鞋企,年产运动鞋超10亿双,晋江因此成为“中国鞋都”。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家庭作坊起步,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涌现出安踏、特步、三六一度等行业龙头企业。2022年,面对国内外市场多重冲击,晋江纺织、鞋服产业逆势增长,鞋服产业产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规模,纺织行业产值持续保持超千亿元规模。2022年,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收入达到536.51亿元,在中国运动鞋服市场的年度企业收入排名中拔得头筹。
为什么是晋江?就在十年前,运动鞋服行业还因为产能过剩,库存高企而大打价格战,晋江运动鞋服品牌是如何“涅槃重生”的?近年来,鞋服产业链部分转移东南亚,引发广泛关注和担忧,“中国鞋”优势是否还在?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赶赴晋江蹲点调查。
“一根丝”到“一双鞋”的全产业链创新
脚型扫描仪、足底压力测试跑道、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在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运动科学实验室,众多专业仪器设备不禁令人惊叹“一双鞋背后藏着如此多的门道”。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队以0.016秒的领先优势在短道速滑项目中斩获首金,队员们所穿着的比赛服来自安踏。这款被誉为“冰上鲨鱼皮”的服装是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与国内专业服装材料实验室合作研发,运用了双向防切割面料,将国家队短道速滑服打造成360°全身防切割,防切割强度是钢丝的15倍,比赛服相比普通滑冰服减阻性提升5%至10%。
在晋江,不少纺织鞋服产业建立起自己的创新实验室,加大研发投入。“鞋服不仅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是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特步集团企业公关副总监邹旭说。
共识源于挫折后的痛定思痛。2012年前后,国产运动鞋服行业迎来“至暗时刻”,由于长期无序扩张,疯狂开专卖店、打价格战,产品同质化,导致库存高企,不少企业资金链断裂。
原来的模式无以为继,创新驱动传统鞋服产业转型,涅槃重生。以安踏、特步、三六一度等为代表的运动鞋服企业敏锐捕捉国内消费升级动向,从面料、设计、工艺、流程管理等方面持续创新,“舒适”“科技”“时尚”等元素成为运动鞋“新国货”标签,契合了国人多元化消费需求,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同。
一双运动鞋,从丝线、布料、鞋底到成品,有100多道工序,从“一根丝”到“一双鞋”,涉及上下游企业数以万计,从聚酯切片、纱线、网布、染整到面料、鞋材、鞋底、配饰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创新蔚然成风。
在华宇铮蓥集团智能工厂里,数千台织机自动运转,一块块新型鞋面材料初见雏形。公司执行总裁苏成喻向记者展示企业研发的防水鞋面材料,水流不断从网眼密布的表面流过,面料另一面却干燥如初。
在面料企业上游,纺纱、化纤等企业也在不断创新,在福建百宏集团车间,防水纤维、仿棉纤维、仿蚕丝纤维、阻燃纤维……众多新型纤维丝产品持续推出,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炼”成4000亿元产业集群
2022年,尽管遭遇国内外市场萎缩等多重冲击,但晋江纺织、鞋服产业逆势增长两位数以上,突破4000亿元规模。
没有繁琐的针车拼缝和配件装饰,仅仅是一个鞋面和一个鞋底,通过3D编织,就组合成一双飞织运动鞋。在福建普斯特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灿荣展示公司的这款“得意之作”。他说,这款产品的制作时间仅两到三天,是传统鞋子的六分之一。
入行鞋材领域10年,普斯特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源于中小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大小相济”。10年前,普斯特的主业是生产针织衫,因市场不景气,公司业务量近乎腰斩,一筹莫展之际,企业在横机编织领域的独特技术吸引了安踏,两家企业建立合作。
“我们原本对做鞋并不擅长,安踏派出技术团队提供指导,最终帮助我们将飞织技术应用在鞋面材料中,研发出飞织鞋。”蔡灿荣说,从第一笔120万双的订单开始,企业一路“背靠大树”成长,目前已成为安踏鞋面织物最大的供应商。
类似案例在晋江不少,背靠纺织、鞋服两个规模达4000亿元产业集群和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找到立足之地,趁势而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关系。
记者采访安踏、特步、三六一度等企业相关负责人了解到,和国际运动鞋服品牌相比,这些国产运动鞋服龙头企业背靠庞大的产业集群,其供应链绝大多数在本地,上下游配套的企业长期合作,持续协同创新,共同打造竞争优势,实现共赢。
“在晋江半径50公里内,能够快速找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一双运动鞋的所有材料配件、研发团队、技术工人等,这是数十年积累起来的优势。”晋江市市长王明元告诉记者,近年来,尽管遭遇多重冲击,但纺织、鞋服4000亿元产业集群逆势增长,形成了龙头企业加速扩张、中小企业差异突出、上下游紧密协同的产业优势,拥有产值超10亿元企业57家、超50亿元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家。
搬不走的“中国制造”优势
新春伊始,晋江市党政机关负责人、企业代表组成的经贸代表团赶赴菲律宾、泰国、越南,开展经贸交流合作。
安踏签订入驻菲律宾达沃的协议,晋江国际鞋纺城在越南设立展示中心,一些鞋服企业考察在当地设厂事宜……参加经贸交流的多位企业家表示,东南亚是拥有6.7亿人口的市场,将为晋江民营企业新一轮的投资、经营、贸易打开更大空间。
近年来,国内部分纺织、鞋服工厂转移东南亚引发广泛关注。记者采访了解到,晋江一些纺织、鞋服企业也在东南亚国家设厂。信泰集团是一家纺织面料、纺织机械生产企业,海外订单占集团营收的60%左右。为配合海外客户需求,公司于2016年在越南设立工厂,有300多名工人,目前年产值4亿元。
华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晋江较早到越南设立工厂的鞋材、面料企业,目前在当地有两个工厂,2000多名工人。公司董事长黄劲煌告诉记者,在越南设厂能够深度参与国际市场,特别参与欧美一线运动鞋服品牌的供应链。
黄劲煌、信泰集团总裁蔡清来告诉记者,尽管在海外设厂多年,但是当地产业链配套不善,鞋底、鞋面乃至鞋带、五金饰品等,都在晋江生产,装柜运到海外工厂组装。
在价值链中高端的高端纱线、面料、机械设备等,对国内的依存度更高。苏成喻近日赴东南亚考察设厂事宜,他告诉记者,国际品牌在中国的代工厂不少转移到东南亚,要继续跟国际品牌做生意,就得去东南亚设厂。从那边的情况看,产业链不完善,中国制造在规模、创新能力、人才技术等方面优势明显。以面料厂为例,一个厂拥有上百台机床的就算很大规模了,但是在晋江,数字化、智能化工厂遍地开花,不少企业一个车间就拥有上百台机床。
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不少企业在东南亚设厂,但管理人员、研发团队、工程师、技术工人等还得由国内派出去。“长远来看,东南亚在劳动力、土地、水电等方面的成本优势不明显。”多位在东南亚设厂的晋江鞋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加强基础研究,加大创新研发,从“一根丝”到“一双鞋”,从材料、工艺、设备、品牌、渠道等全链条创新,打造“搬不走”的产业集群,抢占价值链中高端,“中国制造”优势仍在,并将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国产纺织、鞋服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初期给国际品牌代工,模仿其运营,到打造自主品牌,提升产品品质,持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国产品牌美誉度不断上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有的已经超越国际知名品牌同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多中国的纺织、鞋服企业不仅是参与国际品牌的供应链,还自主拓展海外市场,赢得更大市场空间,正当其时。”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说。(记者郑良、吴剑锋、李昊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