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融入血脉的歌一代代传唱和传承

新时代民歌文化论坛上,专家学者、音乐人士为民歌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资料图)

5月的南宁,绿叶中萦绕动人的旋律,空气里回响美妙的诗歌。南宁国际诗歌周与新时代民歌文化论坛同时在邕城举行,让这座城市充满艺术气息,正可谓“城市有歌、有诗、有爱,有品质、有情怀、有未来”。

昨日的新时代民歌文化论坛上,与会嘉宾为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创新各抒己见,贡献智慧与力量。无论是参加论坛的专家,还是积极参与活动的年轻学子,都表达了对民歌的热爱以及对传承民族文化的殷切期望。

通过民歌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交流

民族音乐蕴含了丰富的人类情感,凝结了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一直将民族音乐研究作为被他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天,他和大家一起探讨了民歌的定义,分享了民歌演唱的种种心得。

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根植于传统音乐的土壤,以汲取营养,获得动力,也需要传帮带。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万山红鼓励老艺术家重新回到舞台,发挥他们的余热,推动民歌的发展。

万山红

近年,广西的民歌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贾双飞在主题为“广西及东南亚民歌研究”的发言中,分析了广西民歌与东南亚民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他认为,可借助民歌文化这一特殊的语言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通过民歌文化让东南亚国家了解并进一步认识广西乃至中国的文化。广西的民歌教学与研究者也应积极与东南亚各国艺术家加强交流,共同探讨促进彼此的民族音乐发展与创新。

相信民歌学院会有一个崭新的未来

广西艺术学院二级教授龚小平带出了众多优秀弟子。他认为,民歌教学需要有好的种子,有足够肥沃的土壤来滋养,辛勤耕作方能结硕果。“民歌教学任重道远,我们将跟随前辈的脚步走下去,将融入血脉的歌一代代传唱和传承。”

广西艺术学院教授徐寒梅说,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12个世居民族聚居的广西蕴藏着巨大的音乐文化资源,既有数量众多的民歌资源,也有形式多样的戏曲、曲艺和民间器乐,其中的歌圩、壮剧、文场及铜鼓艺术等均被世人称为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散发出绚丽的光彩。她认为,创建一个具备独特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教学体系是摆在眼前的第一要务,可考虑开展从学科构建、专业方向设定、课程设置安排等方面开展工作。

严当当

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广西民族大学民歌学院院长严当当表示,民歌学院最早的初衷,就是要把广西的民歌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是广西人,对家乡的情感是永远挥之不去的。这次担任民歌学院院长,我会努力尝试并不断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民歌,相信我们的民歌学院会有一个崭新的未来。”严当当说。

将老一辈口口相传的优秀文化学好

当天参加活动演出的吴春月曾于2019年获得自治区级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殊荣,如今已经拥有了一支年轻的传承队伍。她希望这支年轻的队伍能有更多的机会到更大的舞台上展示,她也将带更多的传承人来到民歌学院,把更多的民族文化传授给学生,也希望挖掘到更多的民歌人才,让他们把广西民歌带到全国和世界各地。

民歌的传承离不开年轻人。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学生李琳认为,民歌学院的成立对于年轻的学子来说,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在民歌学院系统地整理民歌特别是原生态少数民歌的资料,从而可以更好地学习到本土的优秀音乐文化无疑意义重大。“我们首先应该将老一辈口口相传的优秀文化学好,然后融入现代的音乐元素,通过专业、系统、理论地去学习。我们特别荣幸,能成为民歌的弘扬者传承者。”李琳开心地说。(记者 李宗文/文 覃祖稳/图 实习生 温雪婷)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汤洁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