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2》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报告发布了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其中,南宁、桂林、柳州这三个城市上榜。


【资料图】

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

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显示,北京、上海稳居榜首。广西南宁市上榜,位列第57名,桂林市位列第84名,柳州市位列第86名。

值得注意的是,百强榜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之和超68万亿元(占全国的67%),北京和上海超3万亿元。百强榜城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之和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的86%),其中,北京超2000亿元,深圳和上海超1000亿元。

国家创新型城市

创新能力指数及排序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结果显示,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为:深圳、南京、杭州、广州、武汉、西安、苏州、长沙、合肥和青岛。广西南宁市、柳州市分别位列第51名和第72名。

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科技部共支持103个城市(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103个创新型城市以占全国51%的人口,汇聚全国85%的R&D经费投入和72%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培育全国85%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出全国81%的高新技术企业营收,覆盖全国67%的GDP。

南宁市

2021年,南宁市各类创新型企业数量居全区第一。1011家企业获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占全区总数的31.52%。发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补助1880万元,推动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超1300家,居全区首位。

目前,南宁市共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5家,占全区总数35.35%。新增自治区重点实验室9家,总数达62家;新增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总数达109家;新增广西新型研发机构11家,总数累计达28家,均居全区首位。

高楼林立的南宁东盟商务区。周军 摄

根据2022年印发的《南宁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市科技创新动力、活力和能力明显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支撑重点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善,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明显提升,国内外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通畅,创新型南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邹财麟摄

柳州市

2022年1月7日,科技部印发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通知,支持全国25个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柳州作为广西唯一获批城市位列其中。

2022年以来,柳州市共推进企业、大学院所等单位建设199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6家重点实验室、293家企业技术中心,建有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的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比例达到27%。建成自治区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47家;搭建了首家“广西实验室”——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成功引入了电子科技大学在柳州建立广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广西汽车产业研究院在推进建设中。

上汽通用五菱柳东基地整车储存仓库。通讯员 石峰 摄

按照柳州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到2023年,柳州市还将形成: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显增强,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集聚,创新环境更加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的新格局。柳州正在努力建设成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西副中心城市,初步建成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城市。

桂林市

2012年至今,桂林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一批重大原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实现突破,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位居全区前列。

数据显示,桂林市本级科学技术支出从2012年的1.1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2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从86家增长到385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从23家增长到64家,技术交易额从0.58亿元增长到30.78亿元。

桂林漓江风光。李忠波 摄

桂林引进和培育壮大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385家,广西“瞪羚企业”从无到有达到23家,国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评价入库518家,数量均位居全区前列;依托企业、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等各类主体,建成自治区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21家。

相关阅读

2022年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222家 今年集中力量实施科技“尖锋”专项行动 南宁扛起科技创新“主引擎” 为企业注入不竭动力 南宁27家企业上榜2022年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百强系列榜单 广西发布“高企百强”榜单 南宁市27家企业上榜数量居全区之首 多措惠企“稳开局” 南宁科技创新迸发新活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