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唐秋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4月25日,广西举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闻发布会,通报2021年广西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据悉,广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21年年底,全区有效发明专利28644件,全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9件/万人,各项知识产权发展指标量质齐升,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发布会现场。记者 唐秋艳 摄

据介绍,广西各部门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力度,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形成了相关领域的高压态势,有力打击侵权行为,促进相关市场良性健康发展。2021年,全区司法机关审理各类知识产权一审案件8525件;公安机关共立侵犯知识产权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624起,破案39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92人,同比分别上升66.8%、63.9%、58.3%;各行政执法部门查处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4123件。自治区高级法院建立广西区内知识产权案件跨区域审理机制,指定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法院集中管辖南宁市辖区一般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自治区检察院、公安厅、南宁海关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对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提前介入侦查,2021年,南宁海关向自治区公安厅通报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线索21起,其中公安机关决定立案19起,同比净增长100%,立案率达90%。自治区公安厅查获一批案值大、涉案范围广的大案要案,获公安部两次贺电表扬。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构建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以裁促调、裁调联动”办案模式,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行政调解案分别入围国家知识产权局典型案例。

自治区高级法院、市场监管局等八部门共同推动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联合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联调机制,在全国首创“司法+行政”全覆盖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组织25个调解组织、105名调解员入驻法院调解平台,成立北海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院、玉林知识产权仲裁院等人民调解组织,2021年,调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1000余件,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周期缩短52.2%,为权利人提供了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服务,排查出专精特新、瞪羚等重点企业1.9万个知识产权风险点,颁布全国首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共服务事项工作规范》,“企业+维权中心”联合共治新模式入选全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十大典型案例。

全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高水平开放能力不断提升,帮助企业在“出海”前或纠纷发生后快速、准确的查找海外知识产权信息,破除企业“走出去”环节的信息壁垒,大大降低维权成本。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在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设立全国首家境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编印《RCEP规则下企业知识产权合规指引》,用于指导相关行业企业和服务机构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工作。商标国际注册在118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保护。自治区商务厅充分利用“桂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报道分析海外知识产权案例,加强企业“走出去”风险预警。广西银保监局、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推动和指导广西第一单企业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业务落地。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建设高质量实施RCEP示范区重大部署,探索打造高标准的“六位一体”国际知识产权支撑体系。推荐南宁市、防城港市、藤县分别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战略产业为重点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此外,广西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开展全区及14个设区市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评价,充分体现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期待。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编制并公开发布《广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明晰服务主体、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2021年,自治区知识产权奖励2179个项目,评出广西专利奖42项,突出高质量导向,极大激发知识产权创造新动能。建成高价值培训示范中心11家,商标品牌培训指导站50个,推动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布局。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入选“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确定为“第四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贺州学院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卢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