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干爹干妈”喊得欢 实为“洗脑”卖保健品

一些老人受骗“敬孝式”推销买“三无”产品;专家:子女多关爱老人,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妈,马桶我已经刷干净了。”“妈,洗衣机我给您放阳台了。”这是近日网络热播短剧《大妈的世界》第一集中保健品公司推销员小李的台词。剧中,小李为了向小区大妈们推销“三无”过期保健品,为大妈们忙前忙后。而大妈们早已看穿他的心思,使用“共享”的方式轮流使唤小李,但就是不购买他推销的保健品。大妈们的使唤让小李彻底崩溃,他也因涉嫌诈骗被抓。

此剧在网上引起热议,网民们纷纷在网上讲述了家中老人因推销员“敬孝式”推销而支出大量金钱购买保健品的事。尽管类似案件屡见报端,但不少老人不听劝阻仍要购买保健品,子女们对此很是担忧。

市民反映

赠送礼品+虚假“亲情”式推销 老人心甘情愿买数千元保健品

在网剧中,因邻居服用了“三无”保健品入院治疗,大妈们对推销员心生警惕。在现实中,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能够清楚辨别“三无”保健品,能理性看待保健品推销,不因推销员的甜言蜜语而冲动购买保健品。不过,仍有部分老年人被虚假的“亲情”推销套路,心甘情愿购买保健品。

家住上林县的唐先生告诉记者,其父亲唐老伯就曾陷入推销员的语言陷阱而购买了数千元保健品。日前,唐老伯在路边看到有人摆摊赠送鸡蛋、面条便上前凑热闹。在领取鸡蛋面条时,推销人员称,接下来会连续多日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邀请国内某知名专家授课,到时可免费到场听课,还可以免费做健康检查,课后除了鸡蛋面条,还有牛奶、蜂蜜等礼品赠送。

在接下来的几天,唐老伯来到推销员所说的地点听“专家”讲座。入场之后,工作人员热情搀扶他落座,随后端来热水并说可以随时加满。在跟随主持人进行“养身操”活动后,“专家”便坐在台上侃侃而谈,用10分钟讲解老年人的常见慢性病后就开始推销保健品,声称“服用后能大大缓解高血压症状”。等家里人发现时,唐老伯已经连续几天去听“专家”讲课,且购买了近3000元的保健品,同时已经开始按照“专家”的说法服用。

为了弄清楚这些保健品的来历,唐先生跟着父亲来到讲座现场。他看到,不少老年人在入场后和推销人员热情交谈,仿佛认识了许多年,更有些推销人员称老年人为“干爹干妈”。在听了几分钟“专家”的授课后,唐先生感觉事情不对劲,连忙带着父亲离开了现场。

唐先生劝父亲不要服用“专家推荐”的保健品,但唐老伯十分倔强,坚信保健品能有效缓解高血压症状。但直到这些保健品服用完毕,唐老伯的高血压没有任何缓解,打电话给“侄子”推销员却发现无法联系,“授课现场”也早已人去楼空。

专家分析

老人害怕病痛孤独心理易被利用 子女应多关心并定期带父母体检

赠送鸡蛋面条,见面亲切称呼“干爹干妈”,还打电话嘘寒问暖……唐先生直言,在老人购买保健品之前,这些推销员比亲儿子还“亲”,一旦觉得老年人再没有油水可捞,虚假的“亲情”便会烟消云散。

老年人为何会被此类“敬孝式”推销打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西社会心理学会党支部书记刘晓颖介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会逐渐下降,开始出现各种慢性疾病,老年人对疾病、疼痛的恐惧也会由此产生。除了身体机能的下降,老年人逐渐衰老后,认知能力也会慢慢衰退,在退休或是减少劳作后,与社会的接触也会逐渐减少,对外部信息的分辨能力也由此减弱。在遇到保健品推销时,他们很容易被所谓的“专家”忽悠。如果身边的朋友购买了保健品,从众心理也会促使老年人掏钱购买保健品。

此外,老年人对亲情的渴望也是推销人员经常利用的心理因素,经常的嘘寒问暖,偶尔送鸡蛋、面条、水果等礼品,再加上“叔叔阿姨”“干爹干妈”等甜言蜜语也很容易让老年人敞开心扉,最终达到推销保健品的目的。

如何让老年人更理性看待保健品推销、不在保健品上花冤枉钱?刘晓颖表示,人类是一种情感动物,在很多时候需要情感上的连接,作为子女应该为父母承担更多责任。在家里时,可以和父母多拉家常,根据父母的需要给予情感方面的关心,同时定期带父母到医院检查身体,患病时应及时就医。如果子女因为工作常年在外,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父母经常联系。在父母确实需要保健品的情况下,应在医院医生的建议下,到正规渠道购买。

医生建议

购买服用保健品谨遵医嘱 最佳“食补”应是均衡饮食

那么,什么是保健品?老年人又该如何选购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邓志杰介绍,根据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是“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从这一定义来看,保健品并非药物,不能代替药物行使医学治疗的作用。

保健食品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抗氧化等功效为主,另一类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营养素补充剂类产品。老年人使用的保健食品通常为增强免疫、抗氧化、辅助降糖降脂、改善睡眠、补钙类的产品,可在促进老年人健康、改善生活质量方面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不过,目前一些保健食品商家的宣传往往存在过分夸大,比如“能完全控制血糖”“使血压恢复正常”“延年益寿”等等,不少老年人因此上当受骗,花了许多冤枉钱。

邓志杰建议,老年人要从自身的健康状况出发,根据需求来购买,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寻求医学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保健食品。

邓志杰表示,在生活中,老年人的常见健康问题有各类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缺钙、肌肉流失、便秘等。此外,还往往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如总体能量摄入少、肉类摄入少、过于油腻等。老年人容易寄希望于多吃某一类食物或保健食品,进而改善健康状况。其实,老年人最佳的“食补”方式应该是均衡饮食,而不是靠使用保健食品。比如,对于患高血压的老年人,要注意饮食清淡,做菜时少放油盐,不吃肥肉少喝汤。对于患糖尿病的老年人,除了饮食清淡、避免容易升高血糖的食物以外,三餐一定要定时定量,切勿盲目通过减少食量控制血糖。

总而言之,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促进健康的基石,忽略日常的饮食而追求“高大上”的保健食品是本末倒置的。而对于各类疾病的膳食干预,最好的方式是到正规医疗机构的营养科就诊,在专业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

■消费提醒

●保健食品并非药物,不能代替药物行使医学治疗的作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如正规医疗机构、药店等。

●选购时要仔细看包装上的标签。保健食品的外包装会有一个天蓝色图案,图案下有保健食品字样,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蓝帽子”(见小图)。国产的保健食品会有“卫食健字第×××号”或“国食健字第×××号”,进口的保健食品则有“卫进食健字第×××号”的生产批号标识。

消费者从正规渠道购买的保健品有“蓝帽子”标志。

●同时,要看包装上宣传的保健品功效、适用人群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并看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免买到过期产品。(记者苏昭宇/文 韦薇/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