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全国两会期间炙手可热的议题。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主席朱永新3月8日晚间做客新华网,谈到当前教育的“内卷化”:花再大的劲,再大的投入,做再多的作业,但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升学率还是这么高。他坦言,这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困境,也是很多父母的无奈”。

“内卷化”是一个社会学术语,用来描述“投入越来越多、增加的收益越来越少”的僵持状态。这个词汇,原本应远离快乐成长的孩童,但竟然成为家长群里频繁使用的热词,乃至跃升庙堂、成为社会公共话题,令人几多慨叹!

走出“内卷化”的困境,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更加公更高质量的教育。其中,处理好教育资源的优质与均衡的关系尤显重要。这一点无须赘言。

但仅靠学校单方努力显然不够。如果只盯着校园,教育不可能真正走出“内卷化”的困境。

一个有力的证据是,即便身处最优质的学校,也依然要面对“内卷化”的考验。

此前关于清华北大两所名校学生状况的调查广受关注,揭示了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现象:在这两所最顶尖高校里,这些学生依然处在极度竞争中。

原因无他,“绩点为王”,成功压倒成长。评价方式的单一化,必然导致在一个赛道里的过度竞争。

摆脱单一评价模式,需要学校的引导,更需要家庭的协作,需要社会的接纳。当社会的评价更加多元,能够在观念上鼓励多样的成长成才路径、在资源配置上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内卷化”自然会得到消解。

教育可以是标准化的,但成长是个化的。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