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监管部门在维护市场基本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新股常态化发行。记者根据证监会网站数据梳理,今年一季度,证监会发审委共审核41家公司IPO,其中39家企业IPO过会,1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过会率达95.12%。与去年同期相比,12家企业IPO过会,过会率为75%,可以看出今年IPO发行规模与过会率“双升”。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IPO企业上会集中在1月份和3月份,发行节奏基本保持在平均每周审核4家的速度。
对此,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记者表示,由于现场尽职调查、审计评估有一定困难,部分股票发行受到一定影响。近期证监会作出了有针对性的安排,例如放宽了发行人反馈意见回复时限等。新冠肺炎疫情下,新股发行规模以及过会率“双升”,也显示我国A股市场初步形成以新股发行常态化为标志的全市场常态化发展格局。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IPO常态化有利于让更多优秀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解决资金困境、发展壮大,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不断得到增强,可以更好地对冲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证监会核发IPO批文中多数为中小企业。同花顺iFinD批注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年内共21家创业板企业IPO过会,12家中小板企业IPO过会。
何南野表示,中小企业正成为IPO的主力,在拟IPO排队企业中,中小企业的占比也稳居第一。从IPO发行节奏来看,监管审核比以往更加具有包容性和人性化,考虑到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在审核进度方面给予了中小企业优先的安排。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之一,是拉动就业的最为重要的力量,中小企业一季度上市数量提升,充分说明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关注。
李湛表示,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又处于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相关领域迫切需要资金支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受疫情影响资金缺口明显,IPO不失为一种有效融资手段。IPO常态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满足中小企业的急迫需求。
谈及如何既保证IPO发行的质量又保证效率?李湛认为,IPO常态化、市场化发行是一种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本市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未来注册制将逐步推广向主板,这将极大提升IPO标准的包容性。此外,退市制度改革等举措将加强市场主体自我约束,促进市场优胜劣汰,保证优质供给,市场化定价的约束作用也将进一步彰显。
何南野认为,要保障IPO发行的质量,又保证效率,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法律制度要严格,集体诉讼制度要健全,使得违法犯罪可以得到充分的追究和处罚。另一方面要注重审核阶段和上市后的信息披露,让市场对企业进行充分监督,同时要强化退市制度的执行,让侥幸过关的劣质IPO企业能迅速被清理出市场,并得到严格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