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建设加快推进,珠江东西两岸的联动越来越密切。近日,中山市提出全面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战略,明确在产业、交通、营商环境、民生等领域推进区域协同。
为腾挪空间再造动力,中山在全市23镇街全面铺开低效工业园改造,打造连片万亩主题产业园,并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做好深圳等重点区域招商,加速推进深中产业拓展走廊建设。
乘势而上▶▷
为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探路
2021年12月31日,随着汽笛一声长鸣,途经江门、佛山、中山、广州4市的南沙港铁路正式建成通车。该铁路在中山黄圃、东凤均设有站点;近期,广中江高速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在中山境内完成合龙,跨越中山、珠海的香海大桥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全线贯通。
交通先行,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基础。作为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山将一体化发展上升到更高的战略地位。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奋力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
2021年11月,中山—澳门跨境“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合作协议签署及启动仪式举行,中山首次将“互联网+政务+金融”合作模式推广至澳门金融机构。向南联动珠澳,中山提出要充分发挥药品进口口岸作用,探索“澳门药批+中山制造”等模式,并加强与珠海的协同,共建“珠中澳”优质生活圈。
多年来,佛山顺德的美的、格兰仕等一批企业在中山布局,形成超2000亿元的产业规模。向北融合广佛,中山不仅要加强与顺德深度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具有活力的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还提出要主动对接广州创新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创新水平。
除了对接珠江东岸的产业,珠江口西岸产业协同发展的步伐也逐渐加大。当前,包括明阳智能、中炬高新在内的中山总部企业,在阳江等城市发展生产制造基地。西接江门,中山提出要与之携手做强粤港澳大湾区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并加快与粤西城市在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等方面的互联互通。
中山市发展改革局局长、市大湾区办主任尹明透露,中山将出台《中山市推进与周边城市一体化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进一步落实与周边城市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任务举措。
向东发展▶▷
打造万亩级深中合作创新区
与深中通道建设热潮同频共振,翠亨新区也迎来项目建设高峰。除了湾区未来科技城项目,华润燃气大湾区总部大楼也在加快建设。与深圳华润大厦遥相呼应,华润燃气大湾区总部大楼的建设标志着深中产业协作迈入新的阶段。中山市委副秘书长、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梁克表示,要进一步深化深中港合作机制,谋划建好深中产业拓展走廊,逐步实现与深港在政策规划、营商环境、综合交通等方面一体化协同,消除政策壁垒和落差,实现融合发展。
在“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战略中,“东承”是关键点。除了产业合作,深中两地民生领域合作也接连实现突破。去年底,深圳、中山两地打破业务地域限制,正式启动不动产登记“跨城通办”合作。近日,深圳、珠海、中山三地启动实施社会救助政策区域统筹衔接创新试点工作,三地市民异地社会救助申请更便利。
作为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火炬开发区是中山全面拥抱深港的重要平台。中山市委副书记、火炬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陈文锋透露,火炬开发区将重点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平台,力争建成4个万亩高端主题产业园,大力推动深中合作创新区建设面积突破万亩,全面破解“东承”产业承载力不足的难题。
凤凰涅槃▶▷
以立法形式推动低效工业园改造
1月14日,中山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开展中山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的决定》,这是中山首次通过人大立法形式,推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为中山“工改工”工作深入实施提供支撑。
中山以解决土地低效、碎片化利用为突破口,在全市掀起重塑产业空间的攻坚战:中山火炬开发区以东利、张家边、沙边、窈窕、沙仔5个“工改工”片区先行先试,统筹更新面积超2万亩;翠亨新区在去年完成6000多亩土地整备基础上,今年将推动1000多亩低效工业园的升级改造……根据计划,中山将大力打造一批高端万亩、千亩连片的主题园区,目的就是要腾出大空间,招引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形成大集群,通过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带动全市产业升级。
“中山推动低效工业用地升级改造后,会有接近180平方公里的产业空间,未来这里将是一片更低成本、高效能的投资热土。”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文海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建议,中山要善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体制环境改革,构建跨境创新网络,借全省、全国乃至全球之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