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杭州女孩郑灵华,曾拿着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向病床前的爷爷报喜,没想到照片流出后,她因染粉色头发而遭遇大规模网暴。2023年2月19日晚,一则关于她的、令人心碎的消息传来。据潮新闻·钱江晚报,郑灵华的一位高中挚友确认,郑灵华走了,她和抑郁症抗争半年多。2月20日,#因染粉色头发被网暴的杭州女孩走了#登上热搜,引发网友高度关注。

19日晚,记者联系到郑灵华的多位校友,他们均表示,已听说郑灵华去世的消息。“如果不是遭遇网暴,她的前途真的会是一片大好。”一位校友称,郑灵华是一位积极又乐观开朗的女孩,在校学习成绩很好。记者拨打郑灵华的手机,提示已关机。记者致电为郑灵华免费代理诉讼案的律师金晓航,他称因为此前签署了保密协议,不便透露关于郑灵华的相关信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引发网暴的郑灵华社交网络内容截图。

曾因染粉色头发被网暴

2023年2月19日下午,郑灵华的朋友小唯在小红书写道:我深深地感受到她的绝望和无助,抑郁症没有立效药,我只能不断地用言语去治愈她……疫情开放后我想去找她,她住了院。后来有几日没有联系,我以为她出院后想断开网络世界清静清静,没想到等来的是她父亲的一通报丧电话……

记者拨打了郑灵华的微信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我想大家不会拿这件事情开玩笑,当时(去年年底)我们给她发消息都没回,可能真的扛不住了。”灵华的大学学妹米米告诉记者。记者随后联系了郑灵华的一位高中挚友,对方确认消息属实。记者致电为郑灵华免费代理诉讼案的律师金晓航,提示对方手机已关机。

据极目新闻此前报道,郑灵华出生于1999年,同大多数女孩一样,她也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日常。作为美术生的她,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

2022年7月,在被保研到华东师范大学后,她第一时间拿着录取通知书到医院,与病床上84岁的爷爷分享这一喜事。她6个月大时没了母亲,父亲忙,是爷爷一手带大的,爷爷是她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存在,也是世上最爱她的人。成为爷爷的骄傲也是她考研的动力之一。在看望爷爷时,她拍下了照片和视频发到社交平台留作纪念。说到染粉色头发的初衷,她说希望毕业照上的自己能是明媚而鲜艳的。

她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分享。直到第二天,她被私信“轰炸”了,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照片被盗用,已在各个平台扩散。这些图片和视频,给她带来了很大困扰。各种不堪入目的评论接踵而至:有营销号搬了她的图,编出“专升本”的故事,卖起了课;有好事之人,说她是陪酒女、夜店舞女、不正经人、妖精、红毛怪……还有人甚至攻击她生病的爷爷,而这仅仅是因为她染了一头粉红头发。

隔着屏幕,那些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的恶意像潮水一样袭来。郑灵华意识到——自己被网暴了。

染了一头粉发,这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可有些人就是看不惯,将脏水泼在了这位女生的身上。谎言和谣言让她的生活受到严重干扰。也正因为如此,这位曾经开朗活泼的女生患上抑郁症。

和抑郁症抗争努力自救

郑灵华在去年7月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这件事十分影响我的生活和学习,现在无论怎么努力,学习效率已远不如从前,情绪和精力都被这件事给打搅了。因为这个事,我现在抑郁很严重,昨天我又去医院拿了诊断报告。我现在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白天吃饭也没有胃口,我现在不敢去看一些经常登录的社交媒体,我知道肯定有一些正直的网友为我鼓劲加油,但肯定也会有负面的声音,这是不可避免的,我现在对这些很敏感。我正在努力地调整,无论是通过看书进行自我调节,还是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医生。”

另据钱江晚报报道,去年8月,她已经将头发染回黑色。她说,9月份的雅思考试迫在眉睫,她曾一度尝试卸载各个APP,但被汹涌恶意淹没的深夜里,那些语气尖锐、用词粗俗而具有攻击性的评论仍在她脑海里盘旋。她因此每周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她还用雅思课、健身团课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努力寻求自救。

与此同时,郑灵华并没有放弃维权,她把各个平台上的诅咒和辱骂用截屏或录屏的方式保存下来,打印成厚厚一本,在律师的帮助下,要求平台提供侵权人和网暴者的信息。

为了做公证,她几乎掏光了存下的钱,将15张微博截屏照片、165张百家号截屏照片及1份抖音视频光盘送去公证。她还说,希望粉色头发能成为一种抵抗网络暴力的象征。

但是,由于“被网友、朋友告知时要看一遍,搜集证据时要看一遍;做公证、在律师处做笔录时,也都必须把每条言论看一遍”,鲜有“施暴者”会因为几句质问就感到愧疚,反而是身为“受害者”的郑灵华越陷越深。

2022年9月份,郑灵华开始了研究生生活。“在她读研之初,我们以为一切都在好转,她能够走出来去追逐自己的梦想。”灵华的大学学妹米米告诉记者。9月份的时候米米正在备考,郑灵华在微信上给米米分享了一个很亮的月亮,鼓励她一起努力。

然而10月底,她的抑郁症再次复发,她不得不中止学业回到杭州治疗。当11月底,记者联系郑灵华,表示想去医院看看她的时候,她回复说:“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关心,我最近不太好”。她说当时有爸爸陪护在身边,但害怕现在的状态会吓到别人,有很多小妹妹找她玩,但她不太想说话。

很遗憾,由于疫情原因,这次探望没能成行。

除夕夜,记者给郑灵华发去除夕快乐、平平安安的新年祝福,她回复了“谢谢姐姐,姐姐也是”并附上三个爱心。

在她写给小唯的信里,这个年轻的姑娘怀念过去的自己,热烈、有目标、精力充沛。而在10月抑郁症复发后,情况越来越糟糕,她慢慢无法和身边的人交流,吃药后说话越来越困难,每天被消极想法围绕,不想说任何话。“真的很对不起大家,真的没有勇气再走下去了。”她在结尾处这样写道。

在接受“凤凰深调”采访时,她曾对记者说:“如果我死了,是不是社会舆论就能关注到网暴,或者让这些发言的人们羞愧一辈子?”

观察

愈演愈烈的网暴

何以至此

谣言与网暴,对一个人、一个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容小觑。而这一伤害,对于郑灵华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尤甚。

在与网暴者的一次次“对线”和交流中,郑灵华发现自己过往的刻板认知被打破了。她观察到其中很多网友不仅上过大学,还具备高学历。

网暴的根源并不在于所谓的“下沉市场”“九漏鱼”,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也没有必然联系。

其中一位名为@杭州土匪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公开简介为一名刑法学本科生,在微博上侮辱、质疑郑灵华的“粉色头发”被禁言之后,又在小红书、b站等平台注册了新账号“追着骂了一个多月”,包括但不限于“粉头骗子精”“你爷爷知道你这样肯定不能瞑目”“我直接去你学校教务处投诉举报”等言论。最后这位网友在道歉时,明确提到自己的言论是“想让你觉得不舒服”“的确存在恶意”。

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的隐匿性助长了网暴和谩骂的风气,而“信息茧房”加剧了这一对立和撕裂。郑灵华的悲剧背后,是网络暴力的隐匿性,以及相关法规的缺位。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张雄等40位全国人大代表呼吁为反网络暴力专项立法,并指出网络暴力的猖獗主要有两个原因:网络匿名性的负作用、网络缺乏道德和法律约束。

一边是加害者肆无忌惮的网暴行为,另一边则是受害者漫长的维权和自救——

在杭州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中,受害者坚持取证、追究两位造谣者的刑事责任,最终造谣者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曾经因年级第一被质疑“学媛”的牛津大学学生@朱朱 表示,自己在遭受网暴后一度感到害怕,幸好有学校的24小时热线、专业心理疏导团队,及时给予了她相应的帮助。

坦白说,从近年来的案件来看,当事人普遍具备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但要遏制这种不良风气,只靠当事人的坚持是远远不够的。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鲁曼所呼吁,目前网暴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应在立法上加大对网暴事件中施暴者的惩治力度,同时加强平台事先审核责任,通过对图片、文字、语音等进行识别,过滤显而易见的违法侵权信息。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郑灵华”们依旧没有放弃讨一个公道。维权或许可以召回一定的补偿,却无法弥补对当事人心理上的伤害。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米米为化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