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认定结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理论与创作实践教师团队成功入选。这是该校继2018年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后,第二次获此殊荣。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理论与创作实践教师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建筑学家何镜堂教授领衔,包括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在内的20余位教师组成,教师团队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走出兼具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的中国特色建筑理论与创作实践教育发展之路,教学成果丰硕、科研业绩卓越、学术造诣深厚。

立德重教成大我

打造赤诚仁爱教师团队

团队负责人何镜堂院士虽年过八旬,仍奋战教学科研一线,强调“学建筑先学做人”,以己为范,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国际设计艺术终身成就奖等荣誉。团队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视学生核心价值观及职业素养塑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设计方向,教导学生以赤诚热情投入祖国建设,师生教学相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形成立德重教的团队精神品质。

团队积极灌输服务祖国的远大理想,逐步发展壮大教师团队: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名,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6人。团队已获“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和“亚热带公共建筑可持续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建筑技术科学”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等高层次人才团队等荣誉。

课程体系强基础

铸就三位一体育人典范

团队立足岭南地域文化与特色,坚持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坚定“实践—理论—再实践”教学路线,为全国高校建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树立了标杆。团队主持“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建筑学研究生三位一体联动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育实践”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着眼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团队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矢志报国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产学研三位一体和学徒制,为全国建筑学科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输送一大批科研、教学人才;全力支持学生创业,依托建筑设计研究院、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等平台,支持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全力打造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培养研究生中数十人晋升教授、院长、总(副总)建筑师,还有一大批成为省、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或城乡规划建设领域领军人物。其中,由何镜堂院士亲自培养的博士后、博士、硕士约百人,这批学生中,1人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8人获中国青年建筑师最高奖——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一届届毕业生,以拳拳报国之心,为城乡高质量发展发光发热,成就建筑领域独有的“华南现象”。

团队负责人何镜堂院士主持筹备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成为国内建筑学界第一个且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构筑了产学研一体、系统完备、国内一流的学科发展平台,从理论、技术创新角度为建筑学科全面发展以及当代中国城市建设做出积极探索,为中国建筑学科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其“两观三性”建筑理论在文化博览建筑、大学校园规划设计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团队着眼并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瞄准世界科研前沿,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承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引领现代工程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按照创作一个建筑精品、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斩获一个奖项“三个一”的标准,取得丰硕科研实践成果,设计作品共获各类奖项900多项,其中国际级奖项7项,国家级奖项10余项;论文成果数百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部署,教师团队和学生应邀参加雄安新区及起步区国际城市设计竞赛和海南国际自贸岛海口江东新区及起步区等城市设计大型国际竞争,并多次排名第一或入围前三。团队聚焦项目创作实践,重道义、勇担当,用建筑记录时代,主持设计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大厂民族宫、胜利纪念馆、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纪念馆、青岛上合峰会主会场、广东省“三馆合一”工程、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桥——海心桥、映秀震中纪念地、天津博物馆、钱学森纪念馆、南京明清城墙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国深博物馆等一大批精品工程。

热心公益担使命

冲锋教育扶贫攻坚一线

何镜堂院士关注教育,热心公益,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后,将所获奖金200万元全部捐出,并牵头各方成立何镜堂教育基金,累计接受捐赠1100万元,奖励优秀青年学生以及教师,激励年轻人的学术探索和创新研究。

何镜堂院士心系青少年人才培养,通过接受人民日报、央视、凤凰卫视等媒体专访,走进中小学,开展科普教育和专题讲座200余场次,用亲身经历为后辈种下勤奋好学、热爱祖国的种子。团队大部分教师都担任了省、市政府及专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决策咨询专家顾问,活跃在各公益、学术组织,为国家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团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国家脱贫攻坚战,助力揭阳孔美村新农村建设,精准支持云县、普洱市文化、科技扶贫及韶关龙归粮所改造等,见证了团队回馈社会的使命与担当。

团队表示,将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