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为一线城市,近年来每年人口净流入近50万,义务教育学位压力巨大。日前,提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深圳市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显示:

受新增学位需求、化解“大班额”和调整民办校教育规模等原因影响,“十四五”期间深圳合计需要增加学位供给约79.7万个,在大规模学校建设任务完成前,义务教育学位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2025年深圳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再增83.5%

截至2021年9月,深圳共有义务教育学校713所,在校生153.3万人,专任教师9.5万人。面对义务教育学位的巨大压力,“十三五”期间,深圳义务教育累计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1840.95亿元,年均增长25.5%;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82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4万个,较“十二五”时期翻一番。2021年全年建成义务教育学校62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8.8万个,再创历史新高。

但由于深圳人口增速快,按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十四五”期间深圳将新增32.9万个义务教育学位需求,并要化解现有义务教育学校超国家标准班额、超核定办班规模招生的18.9万人。此外,根据国家和省的政策要求,深圳需要通过增加27.9万公办义务教育学位的方式来调整民办义务教育规模,以上合计需要增加学位供给约79.7万。因此,在大规模学校建设任务完成前,义务教育学位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接下来,深圳将出台以常住人口为基数的义务教育学位配置标准和教育用地保障措施。同时,根据2020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学位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已明确至2025年,深圳将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74万个,在现有公办义务教育规模上再增加83.5%,其中近80%位于原特区外,将从根本上缓解公办学位紧张问题。

推进“区管校聘”改革促优秀校长教师校域流动

近几年,深圳大力开展集团化办学,形成“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多形式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市属名校到各区办学覆盖率达到100%,新建义务教育学校100%纳入集团化办学。

但由于历史原因,优质教育资源还是比较集中在原特区内地区,民办学校在办学条件、水平等方面也与公办学校还有不少差距。针对这一问题,深圳将推动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到2025年,优质教育集团总量达到60个,集团化办学覆盖深圳公办中小学校。同时,推进学区化大学区制改革,探索实施“多校划片”;推动3-5个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并在5年内实现深圳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基本均衡。

“集团化办学是解决深圳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这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要在保证现有优质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的基础之上,通过多种方式带动集团成员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最终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境界。”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认为,集团化并非规模越大越好,一旦超过科学合理边界,集团化预期目标就可能打折扣。因此,要统筹集团各类资源,推动名校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办学理念,建立共享共用机制,以先进文化引领成员校“和而不同”发展。

此外,要深入推进“区管校聘”改革,完善各校校长教师双向交流、定期交流制度,促进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有序流动,尤其是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校域之间的流动,发挥优秀校长、教师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确保学生过重课业和校外培训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

报告显示,目前深圳民办学校义务教育学位补贴标准为小学每人每年7000元,初中每人每年9000元,补贴标准基本低于民办学校学费,家长仍需补缴差价,未完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民办中小学师生教师待遇偏低,队伍稳定性不够。

为此,深圳将调整公民办义务教育结构,推进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分类管理改革,健全民办学校教师保障和培养体系,推动民办义务教育规范、特色发展。

此外,“双减”推进以来,深圳已依法关停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725家,学科类机构压减比例达到84%,全市证照不齐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动态清零。

未来深圳将确保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2年内成效显著。同时,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提高课堂质量,精准有效控制作业时长,推动义务教育学校高质量开展课后服务;依法依规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动常态化,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资金、服务等运营监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