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收到华东理工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云南女孩马瑞晞不禁热泪盈眶。“跨越2200多公里的距离,五年前和张老师的约定,我终于实现了!”

马瑞晞口中的“张老师”正是华东理工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成员、商学院2022届硕士毕业生张小鹏。五年前,研支团来到云南省寻甸县仁德一中支教,张小鹏成为马瑞晞所在班级的数学老师。支教期间,大学生们不仅传授了知识,更温暖、点亮了马瑞晞迷茫孤独的心灵。一颗到上海求学,和老师做校友的种子就此在她和同学们的心中种下。如今,成绩优异的她被录取至该校2023级电子信息大类,成功圆梦。

从支教团的学生再到华东理工大学的校友。这不仅是马瑞晞的故事,也是许多寻甸当地学子的经历。多年以来,华理与云南寻甸携手奋进,越来越多来自寻甸的孩子走进了自己心仪的学府,让梦想在高校中绽放。这种合力,正在改变着孩子们的人生轨迹,亦助力他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支教期间,研支团给她带来光和希望

和很多小伙伴一样,在高考前,马瑞晞就早早地定下了明确的报考目标——华东理工大学。

其实,她的“华理情结”早在她初二那年就已深深根植。这一年,华理第20届研支团从上海跨越2200多公里的距离来到云南寻甸,马瑞晞所就读的寻甸一中就是他们的目的地之一。

华理研支团的到来在马瑞晞的学习生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忘不了老师们的亲切笑容和谆谆教导,更忘不了老师们在讲台前耕耘不缀的身影。

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马瑞晞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非常感谢张老师,他不仅帮助我提升学业成绩,还让我确立了我的目标和梦想。”

原来,彼时的马瑞晞正处于迷茫之中,小到没有起色的成绩,大到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都让她感到迷茫。“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理想,虽然心里也着急,但身边同学的学习状态也不佳,我就有些随波逐流了。”谈起这段有些黯淡的时光,马瑞晞无比庆幸自己跟研支团老师们的相遇。“张老师看到我心事重重,告诉我研支团的老师们周末会在图书馆处理工作,如果我们需要学科辅导可以去图书馆找他们。”图书馆之约给马瑞晞吃了一剂定心丸,此后每个周末的下午,她都会和同学一起来到图书馆找老师们答疑解惑。

而后,有所起色的成绩给马瑞晞重塑了信心。张小鹏口中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则让她对上海和老师的母校心驰神往。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马瑞晞第一时间和张小鹏分享。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她充满期待。“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业最为重要,在学习之余,我也想多参加社团活动、重拾画画和钢琴的爱好。”马瑞晞说,加入研支团、回报家乡也是她的愿望之一。“我曾受到研支团的帮助,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孩子们的榜样,为他人带来光和希望。”

圆梦的接力棒在这里不断传递

除了马瑞晞,还有许多云南学子与华理研支团结下了不解之缘。

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李鸿娇至今仍清晰记得华理第21届研支团到云南寻甸民族中学宣讲的场景。那时,坐在第一排的她听得格外认真。这次宣讲,让家庭不富裕的她第一次了解华理以及助学贷款等政策。因此,在填报志愿时,她果断选择华理作为第一志愿,最终成功通过“励志计划”圆梦华理。李鸿娇感慨,她的圆梦之路,离不开研支团的帮助与支持。如今,这份教育的“接力棒”仍在延续。据悉,入学后李鸿娇也加入了学校资助宣传队伍,像当年的研究生学长学姐一样,回到家乡,进行资助宣讲。就在今年2月,她还获评第五届上海高校十佳学生资助宣传大使一等奖。

刘君呈,是云南省寻甸一中的一名高二学生。在他眼里,华理研支团的老师们是会陪同学们一起做游戏、缓解心理压力的哥哥姐姐,也是会开展科普实验课、分享备考经验的小老师。这些科普实验课让刘君呈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今年暑假,他在研支团的带领下参加科学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们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包括刘君呈在内,华东理工大学今年资助了20位寻甸的高中生,帮助同学们作为自主营员,参加青少年高校科学营。

科学营之旅让刘君呈明确了未来学业方向,更让他意识到科学和教育的重要性。“是研支团的哥哥姐姐们点亮了我的科学梦,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刘君呈说,未来他希望能够和华理续写这份缘分,实现科学理想,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作者:吴金娇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受访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