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迈向六月,中考志愿填报也启动了。“升学”“学校”“选择”“录取”“分数线”……与升学路径相关的一切内容成为了大多初三家庭讨论的高频词。
职业高中、中专、技工学校和普通高中等升学路径背后,纷繁复杂的学校类别、时间节点、专业划分和培养模式对应了不同的选择,似乎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成长方向,考上高中不再是获得成功的唯一出路,每个人都可以更精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未来。
(资料图)
然而,更多选择意味着更复杂的规则,以及夹杂真伪的海量信息,不知不觉,“选择”也成为比拼的一部分。而教育资源薄弱的学生及其家长往往因此难以面对这场隐藏的“考试”,做出合适的升学选择。
有公益人士指出,因教育资源薄弱,不少学生还没思考升学方向,学校没选好、专业没选对,匆匆忙忙被推向下一个人生阶段。复杂的选择并未给学生延申更多可能性,却带来难以挣脱的无力感。
选择是成长的一部分。在广州,也有长期关注流动青少年等教育资源薄弱学生的公益组织提出普及升学信息指引,目前已筹措资源,可面向教育资源薄弱的家庭免费提供一对一升学信息咨询。
在其看来,“选择的能力”不应成为比拼的一部分,相反,资源薄弱的家庭更需要选择的机会,也希望学校、社区、社会工作者能带动其服务的流动青少年参与了解升学信息,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成长路径。
图:社会组织面向广州市教育资源薄弱的青少年(包括流动青少年以及广州户籍的困境青少年)提供免费的升学信息一对一指引,并开放申请渠道(可通过扫码向公益组织工作人员申请),公益慈善也成为了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
一个中考流动家庭的焦虑:我们该怎么选
“没人指导怎么选学校的话,这个事情真的特别复杂,太复杂了。”在2021年和2022年先后陪两个女儿经历了中考升学选校后,周婕(化名)不由地得出了这一结论。和广州数以万计的来穗务工人员一样,她是一名在广州打拼的外地人,做点小生意,闲时干些其它工作,丈夫则开网约车。两个人格外努力,刚好养家糊口,而三个女儿虽然同样不是广州户籍,但也跟着在广州读书。
这些年,周婕的想法很简单——“孩子勤奋一点,考个好点的分数,要么考高中,要么进职校,无论如何,只要学到一门技能,出来总能养活自己”。然而,当中考真的来临时,她发现,自己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思月(化名)是周婕的大女儿,没有广州户籍,也没能申请积分入学,初中在一所民办学校读书,学校和家庭能给到的教育资源始终有限,最终在2021年的中考考到了518分。周婕以为考到一个分数,就分配到一个适合的学校。
然而,升学是否只有高中一条路、什么是职高中专和中技、什么是三二分段和五年一贯制……现实中,不同的概念意味着什么,职业学校会不会选,选得好不好也成为了中考考验的一部分,考学生,更考家长。“我们有报考指南,老师也会简单分析。但很多时候,这些讲解都是针对分数高的同学,主要是告诉他们怎么去选更好的高中,可518分怎么选?”周婕说。
图:社会组织在为数不多的学校向学生介绍报考指南查找信息的方法,但大多数学校并未开设类似的讲座。
“可以选的学校划分成各种概念,根本看不懂,很多学校招生电话还打过来推介学校,你不知道哪些是坑,哪些是不适合的。”她回忆道,那一年,甚至有人宣称“自己是高校开设的大学预科班,考不上高中没关系,来这里学6年就能拿到本科学历,后来知道是假的”。
到了2022年,周婕的二女儿也面临中考,“临近3月,学校班主任给孩子算了一下分,说了一句选职校,没了,我们后来才知道,大多人提前大半年就谋划参加各个中职学校的自主招生了,我们反应过来时,已经晚了。”信息庞杂、真伪难辨、了解太晚……周婕说,实际上,身边大多外来打工家庭也是如此,大家大都不知道怎么升学才好。
广州义务教育阶段平均每十个学生就有四个非本地户籍,其中又有一部分教育资源薄弱,数量不在少数,很难投入资源研究中考填报选校规则,学校老师精力有限,家长本身也不了解,又因为不清楚“选择规则”和“教育形势”,觉得能上高中就高中,上不了高中就是失败,与此同时,又因为没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投入,就在升学这道坎上,流动青少年的未来仿佛进入了走不出去的命运循环。
而周婕至今还有一个心结藏在心里——过去两年,她忙着给两个女儿思考升学选择,而在三女儿积分入学申请的事情上,也难以分出精力,丈夫则忙着工作,最终,三女儿没能申请成功,还是得读民办学校。
图:升学信息太多,对家长来说同样难以抉择。
公益人: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出更好的选择
谁来教学生学会了解规则,选择学校?周婕和许多流动青少年家庭不知道的是,广州也有公益组织在探寻答案。
2009年,两个十八岁的广州高中生与二十多个高中同学在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办了一届夏令营,此后不断聚焦流动青少年的需求,成立了广州市越秀区青草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下文简称“青草”),陪伴上万名教育资源薄弱的青少年成长,其中包括了升学信息方面的指引。不过,周婕直到2021年为大女儿升学选择苦恼时,才经一工作上认识的公益人介绍,认识了在青草负责升学信息项目研发的符璧莹,并开始寻求帮助和指引。
符璧莹不但愿意免费提供支持,而且特别细致。周婕记得,符璧莹会了解女儿的想法和实际情况,引导她们思考,由此再提供选学校的建议,“不是光看分数和宣传,也要学会实地走访,了解学校合不合适”。
她回忆道,也是在符璧莹的陪伴下,“大女儿最终选了自己去茂名读高中,选日语为外语学习语种,二女儿进了一所职业院校,学的是服装陈设,现在还会帮我做一点简单的服装设计和服装电子相册”。与此同时,符璧莹还继续和两位同学聊学业和规划,包括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的区别,怎么为服装陈设专业做自己的准备等等。
图:青草过去探索了不同的方式开展升学信息指引,包括戏剧形式。
这并非符璧莹和青草接触的第一个个案。“我们大约在2015年开展关于流动青少年的调研时发现,初三学生和家长的困惑实在是太多了——读高中不知道怎么样查分数线;读职校不知道怎么样查学校;报考指南最后才发出来,且像‘天书’一样厚;学校推荐的职校名单有限,但也不知怎样的中职学校才靠谱;学生没有清晰的打算,升学信息也不了解,等了解又错过了部分升学方向的截止日期……”符璧莹说。
也是从那时开始,青草开始不断寻找普及升学信息的方法,“我们做过手册,后来精简成折页,此外还开起升学信息讲座和咨询。”
这些年,青草看到了不少主动寻求支持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和价值。有同学在民办中学读书,分数不稳定,而学校在中考填报志愿第二天才开家长会讲解升学规则,后来在青草的一对一咨询下,家长、同学和青草一起商议,综合考虑后决定考中职,结合特长考虑设计方向的专业,最终成功录取国家级重点中职三二分段专业。
也有的同学被中技学校招生信息误导,误以为读五年可获大专学历,报考幼师资格证,入学发现并非如此,也是在青草工作人员的梳理下,了解了如何同时读技校的课程和大专的课程,并为将来升大专做好准备。
图:学生向符璧莹分享自己被录取的好消息
在符璧莹看来,分数并不是划分一个学生未来价值的标准,相反,升学过程其实也是一次对未来和职业规划的思考——高中也好,职校也罢,这些都是成长的路径,没有唯一的答案,但关键是,只有学会寻求帮助,思考问题,懂得围绕自己的目标制定成长计划,个体的价值才会悄然显现。
改变:当选择不再成为难题,才有更多可能性
教育本该是帮助一个个体找到自己的目标,成为更完整的自己。在青草,大家都觉得,当摆在流动青少年面前的选择过于复杂时,信息难以甄别真伪,有人了解规则,有人模糊不清楚时,教育资源薄弱的学生和家长更需要普惠性的支持,而不是在“选择能力”的比拼中又一次被比下去。
“但这个支持,并不是由我们告诉学生和家长你该选什么。”符璧莹说,最终打破信息壁垒,并决定自己成长路径的人,应该是学生自己,“所以我们希望学生和家长意识到‘不是大家都说哪所学校好,我的孩子就一定要去哪一所’。”
符璧莹说,“一对一咨询时,我们会不断提问题,引导大家思考怎样才是适合自己,而且和职业规划相匹配的,然后协助缩小选择范围”。同时,青草也强调,升学规划不应该到了初三才制定。
“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家长到了初三仍执着于高中才是唯一选择,但学生的分数摆在那里,距离中考就剩两个月,上升空间有限,这时更应该关注学生更愿意往哪个职业发展,讨论实际可能。而且,我们也的确应该更早前开始思考学生的分数和能力以及升学的选择,在初一了解了大致情况,那还有调整预期和规划的时间。”
简而言之,在青草看来,升学信息指引应当作为基本的配套服务,向每一位教育资源薄弱的青少年及其家长普及,学会实际分析,以孩子而非高中为中心寻找成长路径。然而,学校教师时间有限,家长资源不足难以投入时间金钱,谁来弥补信息甄别以及选择能力的不足。此外,2021年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达到31.59万人,这一项基本服务如何填补?针对这一问题,青草通过开通月捐以及申请基金会资助,筹措人力,进一步拓宽了过去的服务范围。
今年,青草向全市教育资源薄弱的青少年家庭开放免费的一对一升学咨询服务,其中包括流动青少年家庭以及广州户籍的困境青少年家庭,希望当更多的选择摆在一个学生面前时,可以有效的拓宽每一个人的可能性。
“我们的这项公益行动持续开展中,而六月初也是一个关键期,广州中考志愿填报将会在6月1日启动,我们也看到有的学校或机构就在中学旁夸大或误导宣传,甚至有人宣称是学校,引导学生报名,实际只是培训机构,无法提供学业证书。”青草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尽可能多的青少年看到青草升学信息指引的信息,主动咨询。”
目前,青草也在尝试进一步与更多教育资源薄弱的青少年及家长建立联系,已将升学信息指引服务“广告”打到花都、番禺靠近学校的9个公交站上,尝试和部分学校以及流动人口聚集的街道社工站合作开展升学讲座。
但值得关注的是,由于面向该群体的升学信息指引暂未被社会工作者视为基本公共服务,鲜有人关注,因此,青草等公益组织仍未能与更多的流动人口聚集的街道、学校建立联系。符璧莹说,“青草的联系方式是公开的,而且和部分社工站及学校有成功的合作经验,我们也希望更多街道社工、学校可以联系我们,一起帮教育资源薄弱的学生回应这个阶段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可以怎么做】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杨欣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