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世纪初年,东北亚地区兴起了一股新兴的力量,这支力量,就是女真族建立的金帝国。金朝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立国于苦寒之地。不过,即便这样,金国还是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那就是金国仅仅用了两代人的时间,就灭亡了强大的契丹和北宋,并且迫使西夏和鞑靼(蒙古前身)臣服 于金朝。
(相关资料图)
不过,金朝的善后工作很差:比如虽然灭亡了北宋,但是,由于北宋康王赵构在逃,以至于金朝的灭宋大业功亏一篑——之后很多年时间里,金朝曾多次对南宋发动南征,但最终都无功而返,甚至到了金朝后期,因为南宋的存在,金朝还面对两线作战的尴尬。
与此同时,虽然金朝灭亡了契丹,但是契丹宗室耶律大石在鞑靼各部的积极支持下,抵达西域,建立西辽帝国,并且,根据《西夏书事》一书记载:西夏乾祐十六年(西历1185年)西辽皇帝耶律直鲁古曾派人出使西夏,会见西夏皇帝李仁孝,希望李仁孝能借道给西辽,让西辽东征金国,夺回故土。
西辽使者出使西夏的消息,也被当时的南宋皇帝宋孝宗所知悉。为此,宋孝宗还多次派人偷摸进入西夏境内(按:当时南宋和西夏并不接壤)敦促李仁孝促成此事,不过,李仁孝并没有同意宋孝宗和耶律直鲁古的要求,因此西辽和南宋夹击金国的机会作罢。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对于南宋,金国奉行穷追猛打的战略,而对于耶律大石建立西辽,金国似乎有些无动于衷?
金国国际环境
这一切,首先还得从金国当时的国际环境说起。
金灭北宋的时候,金国已经是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在位时期。虽然此时金朝灭亡契丹已经数年,但是对于契丹的统治技术,金人并没有掌握:因此,在金国占领的北宋故地,各种抗金运动风起云涌,牵制了金的力量。而对于契丹的统治地区,金朝也未能完全接受:比如鞑靼各部,即便是在契丹亡国以后,依旧暗中帮助耶律大石,对于金朝的要求,鞑靼各部也处于阳奉阴违的状态。
甚至鞑靼领袖合不勒汗还成立了蒙兀儿汗国。蒙兀儿汗国和金的关系也较为微妙:因为合不勒汗对金太宗的关系,按照金的说法,是合不勒汗向大金称臣,而合不勒汗本人并没有表示自己是金的臣民,甚至合不勒汗还揪金太宗的胡须,对金太宗十分不恭敬。
对于合不勒汗的胆大妄为,金太宗也曾派遣大量金军攻打蒙兀儿汗国,不过,由于蒙兀儿汗国兵强马壮,金人没占什么便宜,只好作罢——这一时期,南宋和金朝还在你死我活的较量。
南有南宋,北有合不勒汗,此时的金朝,确实没有力量前往遥远的西域追杀耶律大石。
合不勒汗死后,蒙兀儿汗国陷入衰落,并且解体。此时的金国,对鞑靼各部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不过,此时的西辽也处于极为强大的状态。此时的金朝远征西辽,也只会被以逸待劳的西辽轻松击败。
对西辽的提防
不过,金朝虽然没有实力前往遥远的西域追杀耶律大石,但却不代表金朝对耶律大石的行踪漠不关心。
比如根据《西夏书事》一书记载:西夏崇宗李乾顺在位期间,金朝朝廷听说耶律大石在西域立国,并且和西夏取得联系的消息,于是派人出使西夏,质问李乾顺:耶律大石此时在什么地方?
其实这一时期,耶律大石在西域和中亚,正和当地的突厥人进行你死我活的较量。而耶律大石所在的区域,距离西夏有千万里之遥,因此,对于金朝皇帝的质问,李乾顺表示自己不知道耶律大石在哪里。
而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金朝虽然没有实力追杀耶律大石,但是对耶律大石的在中亚的发展情况,却极为担心。事实上,金朝的担心绝非空穴来风:因为耶律大石确实考虑过反攻金国,甚至到耶律大石的孙子耶律直鲁古在位期间,西辽依旧念念不忘反攻金国。
并且,在耶律大石去世以后,金朝皇帝金熙宗也曾派人前往西辽,准备摸清西辽的实力,结果,因为金朝使者对耶律大石的皇后、西辽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萧塔不烟不恭敬,而被萧塔不烟杀死。从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出来,金朝对西辽,曾长期不放心。
无力的西征
金朝和南宋,从金太宗时代开打,战争断断续续持续到金末帝完颜承麟时代。而像萧塔不烟这种公然杀害金朝使节的情况,金熙宗居然没发动西征,这其中,主要原因在于,金熙宗实在没那个实力。
因为金朝想要西征西辽,不外乎两个通道。
一个是借道河西走廊,从西夏境内进入西域,而后越过多个生番部族的地界,进攻西辽朝廷。不过,西夏朝廷没有借给西辽东征的道路,也不会借给金朝西征的道路:因为西夏皇帝不得不防备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金朝或者西辽军队,一旦进入西夏腹地,进行反客为主该怎么办?
并且,金朝并没有灭亡西夏的实力,因此,金朝想武力迫使西夏就范,也是不现实的。毕竟,西夏末年,西夏和金朝还能持续长达二十年的战争,更何况李乾顺、李仁孝时代的西夏?
另一条通道就是借道鞑靼各部。当年耶律大石的东征,就是借道鞑靼各部居住的漠北高原,结果,因为大漠、戈壁、风沙和严寒等缘故,军队折损无数,于是耶律大石放弃了东征,并考虑在中亚和西域建立新的契丹国。
大漠、戈壁对耶律大石的军队如此,对于金朝的军队也会一视同仁。因此,金朝如果取道漠北地区进攻西辽的话,其结果只能是金的国力被拖垮,最终便宜虎视眈眈的南宋、西夏和鞑靼各部。
因此,金朝之所以没有追杀西辽,并非不想彻底灭亡契丹的势力,而是忌惮于金朝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地理因素,从而不得不放弃西征西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