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涵养创新生态,长三角这条大走廊越走越畅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宣言发布,中国电信工业产业研究院长三角院揭牌,一批跨区域合作和要素聚合项目集中签约……5月25日,在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上,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各方纷纷找“链主”、结“亲家”,固链强链、“链链”不舍。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也是九地携手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五周年。五年来,长三角科创走廊GDP总量占全国比重从1/16上升到1/1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比重从1/12上升到1/8,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增长近3倍,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1.5%上升到15%……一幅科研共创、产业共兴、要素共享、环境共治、人才共育的科创生态图景徐徐展开。
(资料图片)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表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要更好担当使命,努力成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
“成事”强动能,共筑科技创新策源地
“260万元成交!”一声槌响,来自安徽宣城的科技成果“高分散性纳米氧化铝的非水溶胶凝胶制备方法”花落杭州欣和陶瓷材料有限公司。5月22日,得益于打通从生产一线职工到“大院大所”专家的“从0到10”创新成果转化全链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第五届科技成果拍卖会累计成交额再创新高至109.68亿元。
这也折射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
呼应国家战略,应时而生。2018年首届进博会期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G60高速公路、沪苏湖高铁、商合杭高铁沿线的上海松江,江苏苏州,浙江嘉兴、杭州、金华、湖州和安徽宣城、芜湖、合肥九地,携手共建3.0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服务国家战略,乘势而兴。五年来,G60科创走廊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抢抓硬科技布局,狠抓全链条协同,加快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跨区域实践方式,打造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共同体,加速迈向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创新策源地。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对G60科创走廊的科创生态全景扫描显示:“一廊九地”的科创活跃程度大幅提升,研发投入强度从3%提升到3.55%,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增长163.4%、占全国总量的1/9;以量子通信、“人造太阳”等为代表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占全国的16.2%……
“从‘我们与长三角’到‘我们的长三角’,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合肥意义非凡。”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说。目前,合肥每天平均诞生高新技术企业5家,每周平均诞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每月平均上市1家A股企业,每年新增市场主体30万、新增大学生到合肥就业办社保30万。
科技部副部长相里斌说:“G60科创走廊沿线形成了长三角地区发展活力最大、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集群,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链接”锻长板,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
从苏州“出发”,沿着G60科创走廊来到松江,在上海欣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被开发制造成通信系统设备,“再出发”至苏浙沪皖的电信运营商,这是一个光模块的长三角之旅。
“光模块及光网络设备是数字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服务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各类应用等。”欣诺通信董事长谢虎说,依托G60信息通信产业联盟,公司与科创走廊沿线城市企业有很多合作,一起找准突破点、挖掘增长点,公司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1.5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5.7亿元,接近翻两番。
类似这样在长三角“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案例不少见。1984年在温州起家的正泰电器,2003年落户上海松江,投资35亿元打造中高压电气装备产业制造基地正泰电气。此后,伴随G60科创走廊从1.0版升级至3.0版,正泰电气也开启了在松江、嘉兴、合肥三地布局,不仅实现了产业链的最优配置,营收规模也在7年间从40亿元增长到200亿元,驶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在G60科创走廊,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多元主体有效协同,比较优势高度互补,正在把各自优势变为整体优势,协同创新,共锻长板,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城资源九城共用,一城难题九城共解,一城成果九城共享。”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说,苏州将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等领域共建更多以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创新联合体,依托苏州制造业规模和配套优势,提供海量的应用场景和成果落地转化,打通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
“协同”好机制,共育一流创新生态
上海与杭州共建“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合肥和杭州共建“合杭梦想小镇”,湖州和金华在杭州建立了“科创飞地”……在G60科创走廊,这类异地研发+本地制造、异地孵化+本地产业化的“双城记”“多城记”,正在不断谱写一流创新创业生态的新乐章。
“G60科创走廊的率先实践,为全国的科创生态建设探索了经验、形成了示范。”杭州市副市长胥伟华表示,既要做好“0到1”也要做好“1到100”的文章,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全面发力,共画同心圆、共谋新发展。
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大模型技术迭代进化加速,人工智能、脑科学、可控核聚变等前沿技术发展风起云涌。学科交叉创新、全链条变革、大跨度协同的特征更加突出,科创走廊越来越成为引领区域创新、推动协调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
打破行政壁垒,首支跨区域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启动项目投资;九城市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和创新券通存通兑、学分互认等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许可试点,常态化开展“两院院士走进科创走廊”活动;实施“G60星链”计划,协同塑造数字经济集群;发布“科创中国”U30青年创业榜单和“星耀G60”榜单,有效整合联盟+基地+基金+园区等跨区域合作载体资源……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G60科创走廊源于协同,成于协同,也必将兴于协同。
哪里科创生态好,哪里就有生命力、就出生产力。在G60策源地上海松江,今年一季度工业税收同比增长35%,工业固投增长14.9%,拥有规上工业企业数1633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97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均位居全市前列。
好的科创生态不仅要抓住好机遇、聚焦好产业,也离不开好的容错机制、好的干部状态。走廊上相关负责人通过相互“串门”,共商共研、务实推进“三先走廊”建设的工作格局持续深化:构筑“1+7+N”产业体系;强化头部企业引领带动,推动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促进标准互信互认、数据汇聚共享、要素流通有序。
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表示,松江将着眼G60科创生态宣言,探索G60建设的脉络机理,完善体制机制,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记者 姜微 姚玉洁 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