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激活民间投资重在构建长效机制

民间投资的市场表现,向来牵动着各方神经。作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民间投资不仅是增强投资活力的重要引擎,也是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质量的关键力量。

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在全部投资中的占比虽始终保持在55%以上,但民间投资增速却持续低于整体投资增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民间投资增速从今年一季度的8.4%,下滑至上半年的3.5%,前三季度更是下探至2.0%,且增速差距呈扩大态势。

民间投资活力不足,一方面与国内外疫情反复、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等因素紧密相连,特别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市场需求不足,部分民营企业“增收不增利”,投资能力和意愿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另一方面,也与市场营商环境及民企自身经营理念等存在关联,一些长期影响民间投资增长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个别民营企业过快扩张、高杠杆融资等也影响到了自身健康发展。

针对民间投资发展遇到的困难,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聚焦解决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突出问题,从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盘活存量资产、加强民间投资融资支持、支持民营企业规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21项具体措施。这些措施责任主体明确,不少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针对性,短期看可有效改善民间投资预期,推动民间投资增速回稳向上,长远看还将产生长期效应,改善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

比如,《意见》提出,从“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和国家重大战略等明确的重点建设任务中,选择具备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多种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纳入各地区重点投资项目库,加强用地(用海)、用能、用水、资金等要素保障等。既支持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到重大项目建设中,同时强调项目的“一定收益水平”,显然有利于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加快把投资转化为实物工作量。

事实上,民间投资是以获取合理回报为前提的,促进民间投资也需要按照市场的方式来进行。如果一个项目没有足够吸引力,自然很难吸引民间投资参与其中,这也是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招商热情高涨、民企积极性却不高的原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看,要解决民间投资“不敢投”“不愿投”“不能投”的问题,就必须要用好用足市场办法和改革举措,并以此作为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计与固本之策。

民间投资先天具备较强的市场敏感性,因而对全社会投资走向会产生导向影响,而民间投资的逐利性特征,使得民间资本在缺少长远考量的引导下,很容易流入投机性强的领域。因此,促进民间投资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投资项目管理,不断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同时,有关部门要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前提下,设立投资“红绿灯”,规范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诸多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文件,虽然其侧重点或有不同,但整体目标方向却是一致的,即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为民营经济保驾护航。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并首次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对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主体意义重大。下一步,要切实把鼓励民间投资政策落到实处,通过构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长效机制,真正增强民营企业政策获得感,更好发挥民间投资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顾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