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农科院十大标志性科技成就发布
(资料图)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哲雯
在9月28日举办的十年(2012-2022)发展报告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了该院的十大标志性科技成就和十大标志性改革举措。
十大标志性科技成就依次为:
作物组学和遗传学突破性新发现成果累累,挑战传统科学认知。比如发现并功能解析了阻碍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自私基因”,为解决水稻杂种不育难题、培育广亲和新材料提供重要基因资源和可行解决方案。
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体系日趋完善,“虫口夺粮”保丰收。比如构建了草地贪夜蛾实时监测预警技术体系,提出“分区治理、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使上亿亩玉米免遭虫害,并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推荐。
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技术迭代升级,守牢粮食生产“命根子”。比如首创“天空地一体化”农田生产感知监测体系,为耕地资源和农业生产装上“天眼”。
农业绿色技术与产品推陈出新,留住老百姓“金山银山”。比如研发出我国首个植物免疫蛋白质生物农药“阿泰灵”和低成本易降解缓释肥料,创建了农药高效低风险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等技术体系,实现农药减量20%以上、化肥减施10%以上。
高致病性禽流感阻控成功,“人病兽防”体系引领全球。比如在国际上率先研发了高效H5/H7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为保障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发挥关键作用。
口粮新品种“量”“质”齐升,装满中国人“粮袋子”。比如培育出的“中嘉早17”是30年来唯一年应用超千万亩的早稻品种,覆盖长江中下游早稻面积的20%,年应用面积稳居南方稻区第一位。
高油油菜、优质蔬菜等助力三产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比如“中油杂19”是我国首个含油量达到50%的国审冬油菜品种,促进我国菜籽含油量提升2个百分点;培育的早熟春甘蓝市场占比高达60%以上,带动农民增收超200亿元,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做出突出贡献。
突破性国产家禽品种接连审定,中国人餐桌摆上“中国禽”。比如创建家禽基因组选择技术体系,彻底实现白羽肉鸭、白羽肉鸡品种全面国产化。
专用化大型家畜品种自主培育,“卡脖子”时代一去不返。比如自主培育成我国首个具国际竞争力的肉牛新品种“华西牛”,综合品质国际领先。
农产品检测“驶入高速路”,老百姓看得清楚吃得放心。比如研发了覆盖150余种污染物的绿色样品前处理技术及产品,研制了系列农药抗体及快检产品,数量占同类产品总数的80%以上。
十大标志性改革举措为:破除科研“小、散、弱”、支部建在团队上、构建重大任务制、举院之力抓大事、创新联盟一盘棋、引育并举聚英才、科技评价破“四唯”、科企融合促发展、开拓国合新格局、营造科研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