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都市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明确提出——(引题)

成都建筑业增加值 占全市GDP比重达8%(主题)

“十四五”目标:

实现建筑大市 向建筑强市跨越

■到2025年,成都全市建筑产业总产值达到7800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6%;

■全市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756亿元;

■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8%,保持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不变;

■到2025年,劳动生产率达到48万元/人;提高装配技术用工量,建筑业装备技术率达到10210元/人。

作为国民支柱型产业,建筑业在成都实现了怎样的发展?

2020年,成都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822亿元,其中2020年建筑业省外产值达到1880.50亿元,总产值相较于2016年增加1.32倍,同比增长31.75%;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12.27亿元,较上一年增长7.16%。这是《成都市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透露的数据。

日前,成都市住建局印发《成都市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成都市建筑业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等进行了明确。

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成都全市建筑产业总产值达到7800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6%。

“十三五”时期被列为国家

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十三五”时期,成都建筑业发展情况如何?《规划》中进行了总结。

首先,在规模方面,建筑业规模日益壮大,“十三五”期间,成都全市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5万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968.42亿元,占成都全市GDP的6.00%以上。“十三五”期间,建筑业累计税收收入达到1011.32亿元。

另一方面,“十三五”期间,成都全市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累计开工装配式建筑近1亿平方米;装配率由20%-30%提升至30%-50%。被列为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在大力推进绿色建筑方面,“十三五”时期,成都全市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43万平方米;建立了“成都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信息化系统”,实施69栋共286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绿色建筑全面覆盖全市新取得建设用地项目,总面积累计突破2亿平方米,并形成了天府国际机场绿色片区、新川绿色生态城区等规模化应用成果;245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在营商环境方面,“十三五”期间,成都深入推进全市建筑领域营商改革,先后印发实施改革试点1.0方案、优化提升2.0方案和深化改革3.0方案,采取减环节、降成本、优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将工程建设项目类型从2类细化为11类,审批部门从25个减少为10个,审批事项从71项精简为33项,将全流程审批总用时从平均219个工作日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

此外,在建筑企业发展方面,到目前为止,成都全市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9家,3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家。2020年全市共有8家企业入选“2020年中国建筑业综合实力100强 ”。

到2025年,建设形成

建筑业产业生态圈

下一个五年,成都建筑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成都将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健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建筑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升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构建良好的建筑产业创新生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和完善建筑业绿色供应链,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努力推动全市建筑业实现绿色发展。

基于此,《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建筑业发展规模的目标:实现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跨越。到2025年,成都全市建筑产业总产值达到7800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6%;全市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756亿元;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8%,保持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不变;不断提高建筑业技术与劳动生产效率,到2025年,劳动生产率达到48万元/人;提高装配技术用工量,建筑业装备技术率达到10210元/人。

在产业结构方面,到2025年,建设形成建筑业产业生态圈,构建轨道交通、建筑机械、新型建材、城市运维、设计咨询服务、装饰装修等产业集群。

在质量安全方面,要形成“成都建造”品牌竞争优势。争取“十四五”期间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国优奖、天府杯的项目达到550项。

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方面,到2025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执行不低于70%节能标准。降低既有建筑能耗水平,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累计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不少于200万平方米,全市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6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记者 王 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