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在行动】
原标题:倒逼淘汰落后产能,引领行业节能降碳技术进步,8项节能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引题)
标准为节能降碳提供强力支撑(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蒋菡
开栏的话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10方面31项重点任务,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路线图、施工图。随后,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对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为此,本报从今天起,特开辟《碳达峰碳中和在行动》专栏,报道各地各部门、相关企业在着力降低碳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好政策、好做法,敬请读者垂注。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旨在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
“此次发布的《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4项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等4项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旨在通过提升标准指标提高节能准入要求,引领行业节能降碳技术进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陈洪俊说。
倒逼
“新标准的实施,将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低效产能、改造现有水泥生产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刘琼说。
此次发布的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中有一项是《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水泥制造业是建材工业中的耗能大户,水泥产品能耗约2亿吨标准煤,占建材工业能耗的60%左右、全国总能耗的5%左右。
刘琼介绍,自2008年首次发布GB 16780《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以来,它对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标准修订,细化了对不同类型企业产品能耗限额的要求,并进一步提升了各等级单位产品能耗指标的要求。
据测算,执行新标准后,预计年节能116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900万吨。通过进一步提高水泥等重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必将有效推动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引领行业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资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此次发布的8项节能强制性国家标准中,修订了水泥和码头作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新制定葡萄糖酸钠和硅酸铝纤维及制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共有4项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
“能耗限额标准是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技术法规,也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节能监察、实施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等节能举措提供了重要工作支撑。”刘琼说。
引导
节能标准是国家节能制度的基础,是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是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组织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技术机构,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生产企业广泛参与,及时制修订了一大批节能标准。
“节能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节能标准与制度政策的结合更加紧密,节能标准的作用愈加凸显。”刘琼说。
此次还修订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和交流电风扇能效标准,新制定数据中心和商用电磁灶能效标准,共有4项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
“能效标准是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节能产品所得税优惠的标准依据,也是能效标识制度、能效‘领跑者’制度等政策实施的重要技术基础,在推广高效节能产品、促进绿色消费等方面产生了显著效益。”刘琼说。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中心作为传输、储存、处理数据资源的新型基础设施,近年来用电量随着业务扩容增长迅猛,首次发布的《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建立了规范、统一的数据中心能效评价方法,规定了能效限定值等强制性能效准入要求,将为该领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关键的标准工具。
刘琼介绍,下一步,将开展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活动,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完成100项覆盖能效、能耗限额、能源基础和管理等方面的节能降碳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升节能降碳标准水平,为做好节能降碳工作、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变革
自去年中国向世界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以来,能源、金融、碳交易等不同领域相继出台了与减碳相关的政策,而制定标准是建立政策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础。
10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在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方面,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研究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
有业内人士分析,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一是要“摸清家底”,完善碳排放本身的核查核算标准,包括研究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等;二是要促进减碳,在节能标准、能耗限额等方面相关企业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约束。
事实上,制定、修订、完善相关的产品标准,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也将深刻影响产业链的重组乃至生活方式的重构。正如陈洪俊所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