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有焦虑等精神症状的儿童可能难以理解周围人的快乐、悲伤等情绪,也无法准确理解情绪线索,从而使他们在社交场合难以做出合适的行为。情绪会随着儿童发育而不断完善,但相关神经表征是否同时发生变化尚不明确。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发现,随着儿童发育至青春期,该过程中个体处理情绪线索的能力越来越相近。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题为:Large-scale encoding of emotion concepts becomes increasingly similar between individuals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

研究人员分析了5-15岁儿童样本(n=823)的核磁共振成像数据,结果显示整个大脑皮层、小脑和尾状核区域涉及不同类别的情绪概念。每种情绪的激活模式在发育过程中几乎无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龄儿童之间的激活模式相比小龄儿童更为相似。当儿童达到学龄时,大脑处理情感线索的激活模式已经形成,在青春期变得更加精细,但无实质性变化。情绪概念的表征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后期相对稳定,在青春期阶段个体差异趋于同步化。

该研究为以关系和育儿为中心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表明干预解决儿童阅读他人情感线索困难问题的最佳时机可能是在上学之前。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