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研发突破+需求倒逼,构建钠电发展核心驱动力(1)长期逻辑:对比锂电池发展之路,钠离子电池发展呈现出明显的“20 年滞后期”,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和储能电池的行业产能释放,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大势所趋。钠离子电池材料端技术突破,钠离子电池技术壁垒打破,生产工艺与锂离子电池趋同,技术可复刻,设备可迁移,钠离子产业化时间有望进一步提前。


【资料图】

(2)短期逻辑:自2021 年下半年到2022 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增速达到433%,碳酸钠价格仅为2650 元/吨(轻质纯碱,截止22 年12 月7 日),是碳酸锂价格的0.47%。短期内供需矛盾难改,企业端承压;全球锂资源分布不均,中国对于锂电原材料对外依赖程度超60%,存在卡脖子风险,危机能源安全,政府端承压。

优势突出+场景布局,夯实钠电发展底层竞争力(1)安全性突出:根据最新研究,已经制备的钠离子电池具有宽工作温度范围:-70-100℃;

(2)成本优势突出:钠离子电池当前小试、中试电芯成本在0.8-1 元/Wh 范围内波动,预计产业链配套初步形成后,电芯成本有望下降到0.5-0.6 元/Wh,中长期进一步下探0.4-0.5 元/Wh,达到近30%的降本效应。

铅酸电池替代有望成为钠离子的先导主战场,率先实现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备用电源和起动电池的无铅化;标准化程度提高之后,有望实现A00 级电动汽车的有效应用;规模化效应展开之后,降本效应更加突出,储能领域低温性能刚需凸显,锂离子+钠离子方案有望成为最优解。预计2025 年钠离子电池需求总量可以达到88GWh,2030 年钠离子电池需求可以达到378GWh。

产业链全面导入,擘画钠离子电池发展蓝图

钠离子电池已规划产能达到48GWh,叠加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公司2023 年明确的全面产业化规划,钠离子电池有望在2023 年实现产能爆发。

(1)正极材料:华阳股份和钠创新能源走在量产前列,投产项目累计实现年产能4.2 万吨,保守估计规划项目累计年产能82.7 万吨。

(2)负极材料:投产项目累计实现年产能0.2 万吨,整体还未放量,整体规划项目累计年产能15.4 万吨,其中圣泉股份投产的大庆50 万吨秸秆生物质一体化项目可提供15 万吨生物质碳。

(3)电解液:传艺科技规划建设一期5 万吨/年,二期10 万吨钠电解液项目,多氟多、天赐材料、新宙邦及永太科技等公司已经开始规划量产。

(4)隔膜:恩捷股份成功开发出“三明治”结构的钠离子电池专用功能隔膜;山东章鼓计划产量10GWH/年。

(5)集流体:安徽中基与宁德时代签订购买动力电池铝箔协议,天山铝业布局20 万吨动力电池铝箔生产线及2 万吨电池铝箔技改项目正在建设中,南山铝业、万顺新材、鼎盛新材已具备供货钠离子电池的技术能力。

风险提示

钠离子电池电池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钠离子成本下降不及预期;钠离子产业化不及预期;储能和新能源汽车需求不及预期;锂离子电池成本超预期下降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转自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施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