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哲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团队研究发现控制桃休眠时间的关键基因,并开发了低需冷量分子标记,为控制桃休眠时间和低需冷量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上。

休眠是落叶果树抵御寒冷冬季的自我保护机制,休眠解除后才能正常开花结果。需冷量是解除落叶果树冬季休眠需要的低温积累量,休眠期内低温累计时数(一般指0-7.2℃)即为该品种的需冷量,需冷量不满足会导致开花晚,甚至不能开花,从而降低产量和商品性。桃对需冷量很敏感,是需冷量研究的优异材料,已有研究已发现了多个需冷量位点,但关键基因尚不明确。

该研究以345份桃品种为材料,利用全基因组结构变异关联分析,发现了控制休眠时间的主效基因PpDAM6,其启动子区30个碱基对缺失变异与需冷量高度相关,30个碱基对缺失仅存在于低需冷量品种中,据此开发了分子标记,可显著提高育种效率。

研究还发现,PpDAM6能调控脱落酸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和胼胝质的沉积,进而影响休眠的解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