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市场观潮】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

近期,各地会展不断,特别是国际会展,从2023中国国际建筑贸易博览会、北京国际美博会到CCBEC中国(深圳)跨境电商展不一而足。展会信息密集更新,线下活动迅速升温,会展经济呈现复苏态势,过去积累一定时间的市场需求得以释放。

事实上,对于产业界而言,会展不仅有助于促进技术层面的交流沟通和跨界融合,更能够巩固和拓展市场渠道,对于带动消费、提振行业信心更是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毕竟产品和服务还是要“眼见为实”,商业贸易、企业谈判和合同签订还是要“当面沟通”为上。正因如此,面对“出海抢订单”的客观需要,业界都非常重视正在恢复的各类展会,特别是国际展会,希望借此试温市场,广交朋友,拓宽渠道。而对于海外客户而言,国际展会也是观察中国企业和中国制造的重要窗口之一,更是重要的产品和服务试温渠道之一。

正因如此,我国会展业得到了快速复苏。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我国新增会展相关企业约6.8万家,其中2月的前10天,共新增注册企业约1.98万家,同比去年同期(9400家)增长110.6%。不过,当国际会展重新复苏后,当下不论是国际市场结构还是外部技术水平、竞争对手情况、行业和企业资金流情况等,与3年前还是有一定不同的,甚至在有的细分行业领域变化颇大。如果还是遵循旧有的办展思路和招商方式,把视线停留在2019年,显然无法适配2023年的市场环境,更难以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

也就是说,当会展经济复苏后,不论是会展的主办方承办方,还是参展的企业,都要正视外部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的变化。对于这样的变化,会展方和企业方都要积极应对有所创新,在办展和参展上要突出特色,突出“新”字,显示出竞争力,向国际化、品牌化、数字化方向进一步发展。而在参会之后,不论效益如何,都要及时分析展会情况,以对国际市场当下情况和未来趋势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另外,会展经济一直存在“展强会弱”的情况,即参展规模不小层级不低产品不弱成交量高,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但是与之相对应的行业高水平会议和高端论坛却有待进一步提升。事实上,在会议和论坛上的思维碰撞,对于企业探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提前布局颇具意义。而如何在会展经济复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会展上会议和论坛的水平,企业如何更有效率地参与会议和论坛,有待相关方面进一步探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