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实施(主题)
服务对象以老年人和残疾人为主,兼顾各类人群(副题)
工人日报客-中工网记者 时斓娜
“受伤以后,我曾想坐在轮椅上,一生只能在家面壁了,哪还谈得上什么事业。可是,正因为有了无障碍,我现在坐着轮椅上哪儿都能去了。”在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召开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宣贯新闻发布会上,北京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负责人、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主任唐占鑫分享着自己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亲身体会。她说,无障碍环境建设给自己带来的变化,绝不只是简单的出行方便,而是人生的巨大转变。
图为4月2日《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宣贯新闻发布会现场。时斓娜摄。
无障碍环境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全体社会成员出行和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规范》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以保障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安全性、便利性、系统性为主要目的,对无障碍通行、服务、信息交流设施建设以及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和维护等作出了较为系统的规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王玮介绍,新型工程建设无障碍标准体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残障人士的切身感受和需求,从无障碍设施、环境建设等方面,明确相关要求。本《规范》作为顶层全文强制性国家工程规范,是技术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制约束力。如果违反强制性工程规范,将依法作出严肃处理。
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中国残联等部门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并推动落实相关建设标准和规范,开展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同时,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等工作,支持加装电梯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助力解决残疾人出行难题。2019年~2021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5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在各地改造过程中,加装电梯5.1万部,增设养老、助餐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3万多个。
据了解,此次实施的《规范》服务对象以老年人和残疾人需求为主,兼顾各类人群。目标水平突出宜居、人文城市的建设,在内容架构、设施构成等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技术指标设置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一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焦舰举例说,轮椅坡道方面,将坡度要求从1:8提升至1:12,避免使用者体力不支时的安全隐患;将通行净宽从1.00米提高到1.20米,保障各类轮椅均可正常通行。此外,《规范》还首次增加了信息无障碍要求,对无障碍标识、网络通信设备、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等做出规定,保证使用人群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首次规定门不应设门槛和挡块,门口有高差时应以坡度不大于1:10的斜面过渡,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应无高差,解决近年群众反映较多的门槛、坡口高差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
王玮表示,下一步,住建部将从宣贯培训、审查验收、监督检查等方面抓好《规范》实施,确保《规范》要求得到落实。
“随着这几年我们的出行越来越多,参与无障碍环境督导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时候不是没标准,而是执行的人选择了不执行或者执行得不够标准。《规范》的执行一定会让我们残疾人朋友在使用无障碍设施时更加安全。”唐占鑫期待道。
未来,住建部将会同相关部门,以残疾人、老年人家庭生活无障碍、日常出行无障碍、获取信息无障碍为重点,持续推动无障碍环境高质量建设,营造安全便捷、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无障碍宜居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