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南方周末年度盛典2021科创大会在深圳举行,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孙福全作《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主题分享。
他表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指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既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它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由于新生产要素的组合,是由企业完成,企业天然是创新的主体。
根据2019年发布的《企业创业能力评价报告》,我国的创业经费投入稳步增长,创新人力增长趋势明显,创新政策利用能力显著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显著提高,创新驱动能力明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力不断扩大,企业的研发活动日益活跃。
数据显示,2020年有536家中国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企业名单”,约占企业的五分之一。在人工智能、移动通信、无人机、电子商务,云计算等领域,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2020年日均新登记企业2.2万户,各类市场主体达1.4亿户,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截至2019年底已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77家,已备案的国家众创空间1888家。
“但我们也看到,我国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还不够牢固,企业创新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我国的创新领域企业数量还比较少。”孙福全说,在“2021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名单”中,有42家来自美国,29家来自日本,美日两国占据了百强榜的70%。中国企业只有9家入榜,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企业的新产品销售占比还比较低,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为2.23%,大宗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主营业务之比为23.6%,和发达企业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创业活力?孙福全提了几个观点: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内生动力。企业要由被动创新变为主动创新,这就要求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产权制度,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一是促进资金向企业集聚,要深化金融制度创新,实现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破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缺资金难题。二是促进人才向企业集聚,要打破人才流动限制,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在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顺畅流动,破解企业缺人才难题。三是促进技术向企业集聚,以利益机制为纽带,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产学研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
推动企业创新组织方式转变,提高创新效率。企业的创新组织方式出现了网络化、虚拟化的特征,研究范式趋向数字化、平台化、网络化,这就要求推动研发组织从集中系统式向分散、分布式转变,企业需要深入实施数字技术战略。
落实和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各项措施,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同时,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推动出台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的税收优惠政策,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企业人才创新活力。注重企业家培养,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要大胆的创新,敢于冒风险,要发挥企业家在把握创业方向、凝聚人才、筹措资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实施技术利器战略。据近年来一些智库机构的预测,颠覆性技术是包括人工智能、无人驾驶、量子信息、智能机器人、干细胞、下一代基因组技术、合成生物技术、脑科学,等等。
此外,他表示,“双碳”领域也有广阔的市场,企业要在“双碳”领域当中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企业的价值链要向中高端攀升,促进企业向新兴技术领域转移,培育竞争新优势,保持企业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