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收入。

这意味着,作为财产收入“主战场”的投资理财市场将迎来更多机会。居民理财将迎来哪些变化?与大家“钱袋子”息息相关的改革将从哪些方面推进?一起来看看吧!

财产收入在“钱袋子”中地位越来越高

先来看一组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2619元,这个数字在2013年还是1423元。与此同时,财产净收入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也从7.7%提升到了8.5%。

这说明,财产收入在“钱袋子”中地位越来越高。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观念,加入理财大军,花心思打理自己的“钱袋子”。

人们旺盛的理财需求背后,实际上是中国经济成长不断释放的红利。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期实现。

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看来,“十四五”时期,提升居民财产收入,是提升消费水、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收入,就是要为消费提供长期的内生动力,同时也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居民家庭资产自改革开放开始逐步累积,配置主力从满足生活基本需求起步,到通过购买各类家庭耐用消费品提高生活水,再到购买不动产、乘用车等“昂贵”的固定资产,目前可能正在进入金融资产配置加速的时期。

适合的金融产品给适合的你

“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规划纲要中这个表述受到市场关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居民的财产收入主要来自金融市场的回报,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收入,需要开发与各类居民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

“总量上我们的理财产品已经很丰富,但从结构上来看,还有一些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曾刚说,居民需求是多层次的,不同类型主体有不同的风险偏好,目前特色化差异化的产品相对不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与养老相关的理财产品需求会更加旺盛,未来也是发展的重点。

实际上,金融产品的开发离不开繁荣健康的金融市场。伴随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可以预见,未来的市场交易规则将更公、信息披露将更透明、违规行为将得到更有效约束。

曾刚指出,这将为各类金融机构打造一个更加公的竞争“舞台”,凭借自身优势服务不同的理财需求。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能力不断增强,投资者得到的服务也会更加专业。

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细心的观察者还在规划纲要中发现了这么一句话: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对于超过1.8亿的证券市场投资者来说,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分红是投资者获得财产收入的一种重要方式,被规划纲要提及,意味着未来这项制度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完善。

去年3月施行的新证券法已经明确:上市公司应当在章程中明确分配现金股利的具体安排和决策程序,依法保障股东的资产收益权。上市公司当年税后利润,在弥补亏损及提取法定公积金后有盈余的,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分配现金股利。

年来,伴随监管持续引导和股东回报意识不断增强,A股上市公司分红水逐年提升。2017年度年报披露的分红总金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此后这一纪录被不断刷新,2019年已经达到1.36万亿元。

“只有那些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好的上市公司,才能给投资者稳定、可持续的现金分红回报。”无锡方万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绍霞说,A股市场分红的力度不断加大,是注册制、退市制度升级等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的体现。

他认为,未来要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必须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大证券市场的投资端改革,让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越来越少,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获得感才能越来越强。

推荐内容